【雨傘革命 第26天】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為扼殺公民提名,貶低基層市民的選舉權,威嚇香港步向福利主義。社福界選委、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批評,梁的論據是以偏概全及膚淺,並反駁民主選舉與福利主義沒必然關係,「你幾時見戴卓爾夫人、老布殊係傾向基層?」他認為梁這番似是而非的言論,「唯一目的就係撐人大常委嘅決議」。
記者:王家文 朱雋穎
梁振英日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指,若特首候選人由提委會人數多寡決定,便要爭取全港逾半人口、月入低於1.4萬元的低收入人士支持,屆時政策會傾向基層。
「民主國影響力從來唔係窮人」
羅致光反駁指,據外國民主制度經驗,通常候選人要爭取社會上中層人士支持,而低收入人士投票率一向偏低,「民主國家影響力從來唔係窮人,係有錢人」。民主選舉制結果偏左或偏右,與選舉制度沒必然關係,英國戴卓爾夫人、美國老布殊當選便是例子。
羅續指,本港除了勞工和經濟政策外,教育、醫療等政策都是向低收入人士傾斜,而梁振英的參選政綱也表明要照顧基層,故對其言論感訝異和莫名其妙,尤其指出現民粹會導致福利主義。他指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等,支持福利主義都是社會中產,願意繳多稅享更多福利;美國奉行民主制度多年,也不見福利措施有大改善。羅指梁的言論「唯一目的就係撐人大常委嘅決議」。他指佔領運動再拖下去,民意會消耗,擔心第四季經濟增長現負數,造成民意反彈,最終被更高武力清場,他認為佔領行動應和平退場。
曾健超:人權分級「好過份」
「好明顯佢係冇民主概念、冇人權精神」。另一社福界選委、中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碧樺依認為,即使實行公民提名,候選人也不會只偏側某一方,而是關顧整體社會不同階層的訴求,「呢個先至叫做民主體制」。她又指政府扶貧政策不完善,才有逾半人口月入低於1.4萬元,「點解仲咁口響講得出香港有咁多窮人,虧佢講得出口!」
疑被七警拖到暗角拳打腳踢的社福界選委曾健超批評,梁振英以收入劃分選舉權利,將人權分等級「係好過份」;又指梁是小圈子選舉的既得利益者,「根本唔需要面向全港市民,佢只係向自己嗰689票嘅人效忠就得,全部都係特權階級、有錢人、大商家」。
多個團體逾百人昨午發起遊行,抗議梁踐踏低收入人士的選舉權,由金鐘雨傘廣場遊行到禮賓府,沿途高喊「基層也有選舉權」、「重富不重民,選舉明呃人」,又拉起寫上「這是一場1對99的運動」的橫額,批評社會上1%權貴扼殺99%市民的權益。另31個來自婦女、勞工和學生團體也聯署促梁就言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