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酒烈:酒與杯的 Mariage

書香酒烈:酒與杯的 Mariage

《笑傲江湖》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不知已看過多少遍。以往看的都着眼於令孤沖的跳脫、任盈盈的癡情靦覥、岳不群的虛偽暗險,沒有留意祖千秋這號人物。幾年前成為酒徒後才驚覺走漏眼,忽略了這個真正懂酒、愛酒的有趣角色。祖千秋就像現代神級品酒師一樣,一嗅就知道令孤沖請他喝的是藏了62年的三鍋頭汾酒。最厲害的是他隨身帶着多種不同的酒杯:古籐、翡翠、琉璃、夜光杯……,喝不同酒時用上,以免蹧蹋了美酒。據他說,葡萄酒配夜光杯、梨花酒配翡翠杯,那份講究比今天的品酒師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這樣Cru Bourgeois級(低於五級)的酒徒當然沒有祖千秋那樣講究,可在香港赴酒局或是到朋友家喝酒吃飯還是經常自備私家杯:至少一隻香檳杯、一隻波爾多紅酒杯,有的時候會帶備半打香檳杯赴會,好讓人人有杯用。
倒不是炫耀品味或喝酒級數,只是喝不同酒委實得用不同杯才能盡嚐酒味。香檳除了果香、琥珀色外,還要看它的汽泡夠不夠、有沒有力。得用上高身香檳杯才能避免手的熱度令香檳不夠chill,又能細意欣賞汽泡像煙花不住升起的繽紛。盡興本該如此嘛!
帶紅酒杯是出於另一種考慮。高級法國餐廳、酒店食肆沒甚麼問題,他們大概不會端出Riedel的Sommeliers系列酒杯,但給客人使用的紅酒杯至少光潔明亮,透光折射度良好,可以清楚看到紅寶石、紅磚(老酒)在杯晃動時的色彩,可以留意到酒的光澤。前不久喝過一支1985年的Trotanoy,酒色鮮嫩光亮猶如2005年後的年青紅酒,充滿朝氣模樣。要是用上暗啞、透光不足的食肆酒杯,欣賞指數肯定大跌。
不過,一般食肆酒杯最大問題是氣味和水漬,中式食肆情況最嚴重。侍應端上的水杯往往仍有水滴、水漬,真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即使沒有水漬水滴的也經常有各種異味,如洗潔精或抹布的「餘香」。即使香氣如百花盛開的Emmanuel Rouget Cros Parantoux 2001 也肯定大打折扣,彷彿從Jardin Luxembourg漫步到「堆填區」。
為免殺風景,損折了好酒,自攜酒杯是不二法門。講究的,當然可帶Riedel或更高級的「神器」。若擔心外邊人馬沓雜摔破的話,一些在家常用、透光度良好的杯已夠用。
當然,酒杯只是品酒的一環,不必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殺了風景。記得有回跟老朋友燒烤共聚,帶了一支意大利Barolo,心想配雞翼、牛扒、腸仔該不錯。到達燒烤場才省起沒帶酒杯,心想將就一下用膠杯吧,大家高興就好了。誰知道這是一家別有性格的燒烤店,連膠杯(超市十元八塊十隻那種)都沒有,只有樽裝、罐裝飲品提供。有酒無杯,惟有跟朋友說今晚不喝紅酒,只「隊」啤酒吧!
可大伙兒喝得高興,有酒怎能不飲,便各自製「酒杯」,有的把啤酒罐、汽水罐用水沖洗,有的把蒸餾水喝光,騰下空樽作器皿,有的拿膠碗充數,不一而足。起初仍在猶疑,不願開瓶,覺得濫竽充數的「酒杯」蹧蹋了好酒。後來大伙起哄:「盧峯帶酒來都唔請我哋飲,咁算點!」一哄罵醒夢中人,心想自己當真迂腐,與朋友共飲才是好酒真義。既然大家都不介意,自己有甚麼猶疑呢!於是邊笑邊小心把Barolo倒進膠樽、啤酒罐、膠碗……然後一起舉杯痛快共飲。
大伙都說這支Barolo出奇的好味!

Profile:盧峯

六十後的一代,一頭栽進新聞前線,見識過影像的凌厲,仍相信文字的魅力,愛邊喝威士忌邊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