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客經港股通南下買港股所涉及的跨境資金兌換及結算安排,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中登)昨再公佈其他委任名單。繼中行(3988)旗下中銀香港(2388)後,農行(1288)亦獲結算及換滙資格,交行(3328)則負責結算工作;換言之,南下兌換及結算行地位由3間中資行瓜分兩項功能,一網打盡相關業務收益。
記者:劉美儀 吳永強
分析相信,有關部署與當局一貫着重利益「分餅仔」,擺平各方訴求有關。證券界指,若港股通交投規模暢旺,對首次涉足跨境兌換及結算業務的農行及交行,可因此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消息謂,有份競投的工行(1398)及建行(939),因已分別獲新加坡及倫敦人民幣清算行的委任,作為四大國有行之一的農行,迄今未分一杯羹,故傳聞已向內地各部委提出不少投訴,是次農行及交行跑出,與政治角力不無關係。
滙豐渣打未獲委任
本報曾聯絡工行及建行發言人,惟在截稿前暫未取得回覆,兩行官方網站亦未有相關消息公佈。至於在本地人幣業務資金池佔比及離岸市場,均扮演領先角色的滙豐,以及另一發鈔行渣打,均未見有委任公佈。
中登於5月中,徵求具備條件的銀行,就擔任港股通結算行提交意見,中銀一直是領先大熱,傳聞有提交意見的銀行達7、8間,包括3間發鈔行及5大國有銀行。至7月底,市傳中登考慮委任1間結算行及多間換滙行的模式,務求價格公正及減低市場風險。
一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認為,北上流向的滬股通,已准許外資機構代客戶參與A股市場,港股通屬南下跨境流向,參與者均為內地客戶,由中資行包辦相關兌換及結算業務,安排並非無道理。
不過,另一中資行人士指,遴選換滙行期間,已傳出中登最終或委任全中資行班底消息,反映滬港通雖是人幣資本項下個人資金的突破,是國際化重要一步,但始終是「有中國特色」的跨境股市互通平台,委任中資行擔任港元兌換及結算行安排,有需要時,方便追踪資金流向等敏感資料。
相關業務收入可觀
中行於前天,公佈旗下中銀香港獲中登為指定換滙及結算行,交行則於昨午公佈,中登同意其港股通跨境資金結算業務申請。
農行午後亦在其網站發佈,獲中登批准港股通跨境資金結算及換滙資格。
金英證券(香港)中國及香港銀行研究副總監陳昔典表示,若港股通交投可如市場估計一年後達過萬億元規模,相信擔任結算或換滙的相關銀行,均可獲得極可觀的收入進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