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即使佔中三子主動向警方自首,示威人士可會就此罷休?佔中三子及學聯、學民的領袖觸犯了甚麼法例,足以令他們入罪,給他人引以為戒?三子雙學就算願意自行撤退,他們又有沒有足夠的公信力及說服力,呼籲在金鐘、旺角及銅鑼灣的市民不再留守,以及被建制派定性為暴徒的激進分子從此消失?佔領行動發展到了今天,政府寸土不讓,激起了更多人的參與,及更激烈的行動出現,建制派對此半句不提,只懂把責任歸咎佔中三子及雙學領袖,這到底又是誰的責任?
二十多天過去,如今沒有哪位建制派敢再公開批評學生的行為(因為明知不會得到公眾支持),轉而把箭頭指向「爭取民主選舉手段帶來嚇怕人的暴力和混亂」,並且不遺餘力地批評佔中三子,堅持他們須為事件的失控負上全責。
且不說佔中三子今天對上街示威的群眾仍有多少影響力,如果市民上街的動機和訴求是爭取更公平開放的選舉制度,他們又怎會因為出現了「一小撮暴民」而完全放棄過去的努力和堅持,自動和平撤退?如果這「一小撮暴民」的「暴力」得逞,讓一個數十萬人參與的和平運動可以無疾而終,這「一小撮暴民」及其幕後支持者,日後便會成為香港的真正主人!
倘若他們不喜歡任何群眾運動(例如六四燭光晚會或七一回歸遊行),便會派人出動進行破壞,除了給警方干預甚至鎮壓的藉口,亦令主辦單位防不勝防及無力抗拒。另一方面,如果他們自己策動任何群眾集體行動,卻可能出現「為所欲為,不受控制」的局面,因為既不用擔心會有人蓄意搗亂,也不用懼怕輕易墮入法網。
今天在旺角出現的「暴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暴民」?有待警方的證明和法庭的裁決,如果證明他們的行為破壞治安,便應該繩之於法,而非歸咎於佔中三子的呼召和領導;「暴民」若背後有人操控,更應一併揪出,讓公眾知道事實的真相,而非要求佔中三子盡甚麼「道德上的責任」。
違法的人一定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佔中三子早就表示願意以身作則,所以建制派要求他們盡甚麼道德、法律責任,他們根本不容易再有進一步的修正行動,反之倘若三子無緣無故自動放棄立場棄守金鐘,反會可能引起在場群眾更大的反響,除了再不尊重和相信三子的任何呼籲,更會有人趁機崛起,誓要把原來「愛與和平」的原則給徹底改變。
把所有示威人士標籤為「暴民」,不理會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訴求,也不分清楚他們當中一小撮人的背景,只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佔中三子失去和平精神領袖的地位,只會製造另一次領袖寶座爭奪戰,讓野心家以強者姿勢控制大局,警方無法維持治安法紀,最有能力自保和最先知道的一定是建制派,香港人對這些發展趨勢及結果不可能看不清楚。
佔中三子及雙學小子不可能不知道市民的關注和壓力,他們須在理想與現實中爭取最可行的方案,在過去的日子,他們除了個人的努力,便只得信賴群眾的支持。特區政府看準他們的弱點,所以一直「以靜制動」、「全程冷待」,利用另一派群眾的壓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希望以不讓半步的姿態取得全勝;在這種環境下,「暴民」的出現實屬必然,因為無論是攻守雙方都會有人由此而得益,反而是佔中三子和雙學小子站得太前,前者底牌早為人知(亦已自縛手腳),後者則經驗及能力所限,除了在鏡頭前仍可以代表身份發言,在背後的角力其重要性已今非昔比。
政府「對話」視學聯為最主要對象,其實極易造成分化,不論是佔中三子與學聯代表,或是學聯與學民之間,又或是他們與其他佔領行動參加者的關係及找尋共識過程,隨時都會出現爭執,所以建制派以至特區政府若有誠意解決問題,其實絕對應該進一步確認及鞏固「對話」雙方的代表性,而非暗地裏進一步推動及製造「群龍無首,激者居之」的局面。梁振英是「對話」成敗的關鍵,他的一言一行主導着群眾的情緒,這次會否打破僵局,且看他是否心口一致。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