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時打著關注基層旗幟的特首梁振英,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竟表示,提名委員會若只求人數眾多,政治只會向收入14,000元以下人仕傾斜,令香港變成福利社會。回看統計處報告,全港373萬打工仔,約186萬人都是月入14,000元或以下,未計非勞動人口;按梁振英講法,然則約七成人在提委會中不應有話語權,可謂相當荒謬。當年古希臘社會,女性和奴隸都沒有公民投票權,全雅典只有1/10或更少的人口有資格投票,如今香港人恐怕有望「追上」他們。其實,真普選會否令香港變成福利社會?
前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蕭少滔,直斥CY言論是「原始人水平的資本主義思想」,對於會否造成福利社會,他指出三個「不對」:
第一、事實上不對 ——— 新加坡也是直選,又不見人家會變成福利國家?況且香港的教育水平以及公民水平不比新加坡低,他當香港的窮人是白癡嗎?
第二、法理上不對 ——— 香港的人權法寫得清清楚楚,這點也是基本法三十九條所確認的平等權利,假如因為入息而要將香港人的政治權利加以閻割,只能說這是明顯違反基本法的想法;以法治國,應該首先將這種反對法治的法律盲清理掉。
第三、學術上不對 ——— CY身邊連半個懂經濟的人也沒有,只有囤地的本事;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及2008年諾貝爾經濟獎的得主,梯若爾以及克魯明,都已證明所謂「不受約制的自由經濟」的明顯缺陷,並且有大量計量模型去支持理論。很明顯,梁的所謂智囊完全不懂,讓他留在19世紀可能有點市場吧,不過現在是21世紀。
此外,對於梁振英在訪問中指篩選是要鼓勵營商,從而消除社會不公,蕭少滔認為CY或想推卸責任,將政治篩選說成為香港好的經濟篩選,籲大家勿受誤導。我們走訪金鐘示威區,發現聰明的示威者顯然不受他蒙騙:
戴先生(金融業,月入多於14000):
「很離譜,沒理由向有錢人和財團傾斜。我不明白,這政府存在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在哪?我交稅給你,選你出來,就是要你管理一些社會經濟自己調節不到的位置,照顧低下階層,因為他們有困難。」
林小姐(學生,無收入):
「相信CY的言論,是想拉攏多點中產人士支持他。」
張先生(月入12,000):
「如果月入14,000元人士佔大多數,保障他們好合理,他們有份建設香港。福利審核機制做得好,有針對性,福利是沒有問題的。」
漫畫家楊學德:
「民主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若多數是低收入人士,政策不是就應該服務多數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