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近期已對經濟增速頻吹冷風,統計局昨日公佈今年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只有7.3%,是2009年二季度以來22個季度新低,而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7.4%,距離全年目標7.5%仍有差距。惟有內地專家料,中央不會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以保增長目標。
記者:黃尹華
不過,預期四中全會結束後,中央有可能推出新一輪的財政政策,以保障經濟平穩轉型。統計局公佈的第三季GPD增速稍高出市場預期的7.2%,另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較8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9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則增長11.6%。
滙豐指,9月工業增加值數據反彈,顯示內需可能已經見底回升,但出口和樓市仍面臨風險,因此當局需要推出更多寬鬆政策穩定經濟,在年尾更有可能減息。該行維持今年全年7.5%的增長預期。
另一方面,受樓市疲弱拖累,內地首9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跌至16.1%,比首8個月回落0.4個百分點。另外,9月鋼材產量按年增速只有1.7%,是過去一年來最低水平,水泥產量則按年跌2.2%,為過去一年來首次轉為負數。
料推定向寬鬆措施
為扭轉經濟頹勢,中央再度出手,內地傳媒報道,人行已向11家銀行投放第二輪常備借貸便利(SLF),總規模在2,500至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連同之前投放的5,000億SLF,兩輪SLF總額等於降存準約0.8厘,但由於銀行早已定下貸款批核計劃,對SLF對第四季貸款增長未必有幫助。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亦認為,新一輪SLF作用不大,因目前信貸仍難以流至實體經濟。她指內地目前仍處在去產能階段,而樓市下滑對經濟影響只是剛剛體現,預計第四季經濟增速將跌至7.2%,明年將跌至7%。她認為,中央在之前推出的微刺激政策,都以貨幣政策為主,但效果有限,並且無助經濟結構調整。之後救市政策將主要來自財政政策,包括大規模減稅和行政改革,預計在四中全會後將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