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長遠潛力 無懼零售放緩

看重長遠潛力 無懼零售放緩

【拆 局】
中國零售業增長急速放緩,奢侈品銷情更受打貪嚴重影響;不過,卡塔爾投資基金(QIA)、淡馬錫等主權基金,仍不惜工本進軍市場。分析認為,內地中產消費群崛起,長遠潛力仍巨;與其他零售股相比,是次交易市盈率偏低,惟中國區業務「賺錢難」困局仍有待解決。
自2012年起,利福全年營業額增長百分比跌至個位數,反映中港兩地零售市道持續放緩。
作為利福旗艦銅鑼灣崇光百貨,上半年營業額僅增長5%,記者昨走訪該店,在內地客減少、「佔領行動」影響下,店內人流疏落,走廊鬆動。
有鞋履售貨員指,佔領行動初期影響較大,「一來商場提早關門,二來人流減少」,本月初生意額跌三至四成,直接影響年終花紅分發;隨着示威活動氣氛緩和,生意額已見回升,但未到正常水平。而一向是內地客追捧的名店如Celine、Gucci、Prada(1913)等,不再出現往日的排隊人龍,店內客人僅「小貓三四隻」。

作價較屈臣氏交易便宜

分析指,主權基金收購具中國概念的零售股,顯然未對行業短期波動有太多顧慮。投行瑞信日前公佈《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全球約10億中產階層內,中國已佔其中三成;按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推算,專家料2020年時,中國中產消費群達7億人,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與淡馬錫收購和黃(013)旗下屈臣氏比較,QIA收購利福作價顯然較便宜。3月時,淡馬錫以市盈率約22.6倍買入屈臣氏部份股權,QIA收購利福市盈率只約11倍,估值亦平過美國百貨公司Macy's(市盈率約13倍)。
然而,利福上半年多間內地分店增長乏力,管理層坦言內地業務未見曙光,料短期內難以解困。

【直播學聯政府對話】
時間: 周二下午6時
雨傘革命: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umbrell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