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全港 但求完美火鍋

走遍全港 但求完美火鍋

秋風起,打邊爐。從來打邊爐的主角不是牛肉就是海鮮,湯鍋只是綠葉,一直都不被重視。但近年吹內地風,雞煲固然熱爆,還有椰子雞煲、啤酒雞煲、九宮格火鍋等,都相繼打入本港市場。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完美火鍋,出街吃當然好,自己在家DIY也不難,就看你有沒有誠意和恆心走遍全香港了。
記者:何嘉茵、胡慧敏
攝影:劉永發、潘志恆、楊錦文、林栢鈞、何嘉茵

為了一個火鍋,你可以去到幾盡?街市從來是卧虎藏龍之地,今日不惜行遍港九新界,付出心機和時間,只為在家打造一個完美火鍋。

足料麻辣湯底

平時的麻辣湯底通常油多料少,巴蜀軒就真材實料。麻辣醬每星期用辣椒、花椒、孜然等十多種香料,以菜油炒足兩小時做成,吃時按個人口味混入清水或雞湯即成麻辣湯底。先麻後辣,勁度十足。買一樽回家可用三至四次,存於陰涼處,可放3個月。

巴蜀軒:石塘嘴德輔道西362號地下

麻辣醬
每樽$70

香甜椰子湯底

要在家自製椰子湯底不難,只要準備椰肉及椰青水即可。椰肉可於80年老店廣發號購買,城中名店如太平館都向其取貨。椰子來自馬來西亞,香甜多汁,有興趣亦可購買新鮮椰水,即叫即開,但保存期短。若怕麻煩,市面有現成椰青水購買,像嗎哪有機站代理的泰國椰子水,百分百天然,容易貯存。

椰青水
每枝$18(b)

椰肉
每個$10(a)

(a)廣發號:油麻地新填地街36號地下
(b)嗎哪有機站:觀塘開源道62號駱駝漆大廈1座2a室

天光連根蔬菜

上水有個天光墟,清晨時分便聚集了一班婆婆,將自家農地的菜盛載在發泡膠箱內隨街販賣。「我住在元朗村屋,門口有塊空地種菜,種多了便來這裏賣。」已擺檔二十多年的娟姐說。近十多個流動菜檔,檔檔品種不同,有河塘芥蘭、唐蒿、生菜等,定價隨意,大多以紮為單位,平均十元。蔬菜大多連根賣,有時會有較特別的的蔬菜,如蓮蓬、南瓜苗等。

娟姐每日五時多便來到天光墟,霸好位開設自己的「小店」。

天光墟:上水石湖墟新豐路(馬會後面)

刁鑽牛白肉

眼前這塊牛肉呈白色,看似無筋位,外形像脂肪般軟滑。這是接近牛胸骨的軟骨位,名叫白肉,質感爽脆,用來打邊爐食落嗦嗦聲,是在九龍城新興文記找到的。有如此刁鑽部位,只因它專賣坊間難求的騸牯牛肉。騸牯牛,即在一歲前被閹割的牛,脂肪比例高,比一般牛肉更香滑,知名火鍋店都是經他們取貨。「我們客多流量快,牛肉保證新鮮。由於刁鑽牛部位通常較少,通常賣到五點就冇,要吃最好一早預訂。」老闆文銳輝說。

老闆文銳輝兩代都做庖丁,經常坐鎮店面,忙到冇停手。

白肉輕灼數秒,口感極爽脆。

新興文記:九龍城衙前塱道80號地下

限量手製腐皮卷

已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澤記,原是街邊檔,主力賣豆腐等豆製品,低調得很。數年前由老闆的媳婦朱太接手後,便在舖內賣自家手做的木耳雲吞及鮮蔬素卷,用料足,限量發售。

朱太每天早上會在家親手製雲吞及素卷。

澤記:元朗同益街市2樓

有骨黃鱔炸魚皮

連骨魚皮是德興魚蛋公司的招牌貨,每天早上老闆林羅平便會將魚起肉做魚蛋,皮則保留做炸魚皮,選用門鱔皮、黃鱔皮,分有骨無骨。有骨的用黃鱔皮,帶金黃色,還可看到整條魚形,吃落去很脆口,很考功夫。

每天手拆魚皮,選用門鱔皮、黃鱔皮來炸。

德興魚蛋公司:九龍城福佬村道76號地下

即場手打鯪魚肉

優鮮食品店專賣鯪魚肉及釀三寶,在葵涌設有工場,堅持本地製造,並在店內即場手打,鯪魚肉少見地分三款味道,原味、葱粒及芫荽。

阿姐即場手打鯪魚肉,少點力氣也做不到。

優鮮食品店:元朗同益街市地下

隱世本地生蠔

「元朗同益街市有間賣蠔隱店,只在秋冬營業,門外有座小型蠔山,很厲害,我經常去幫襯。」星級廚師徐蒝說。隱店名叫永勝鮮魚,分兩邊,右邊賣魚,左邊賣蠔。門口可見到堆積如山的蠔殼,「我們早上從流浮山蠔場採蠔後便運來街市賣,即開即賣,好新鮮。」老闆陳生說。他們在流浮山自設蠔場,由養蠔、採蠔、洗蠔、曬蠔都親力親為。這些本地蠔大大隻、白身、圓身鼓脹,灼熟後肉仍厚身,但老闆神出鬼沒,不定期開店,要食到也講緣份。

不同大細的蠔以不同膠盆盛載。

永勝鮮魚:元朗同益街市

自家彈牙牛丸

這家牛丸出名夠彈牙,是自家用鮮牛肉打碎,加黑椒搓成,牛味濃,吃出肉鮮味,彈牙得來很有質感,與街市行貨是兩回事。

生記:上環禧利街20號

鮮製外賣魚扎

50年低調老舖,前舖後廠,每天有專人交魚到店中,所有魚皮餃、魚扎、魚蛋片頭皆天天鮮製,自產自銷,不設堂食,只做外賣。魚餃皮薄餡鮮,隻隻脹卜卜;魚扎亦足料、爽彈有魚香。

東興:西環北街35號

打邊爐 醬油好重要

辣椒油 每瓶$50
由暢和軒總廚吳永皓主理,用非洲野山椒炸成,一開蓋香味四溢,辣度夠但不嗆,鮮味突出。

暢和軒:大埔廣福里13號東樂樓2樓A座

綿香沙爹醬 每瓶$20
■本地製造,沙嗲的配方,已沿用半世紀,大抵沒變,用上花生碎、蒜頭碎、葱頭碎,混和二十多種香料碎末,如花椒、八角、陳皮等,再經長時間熬煉而成,味道稠密香鮮,只在少量潮州食材店有售。

潮發:九龍城衙前圍道88號

義香純正芝麻油(155毫升) 每支$28.9
■來自馬來西亞,沿用古法木柴生火炒白芝麻,冷卻後用機器榨成麻油,有種近似烘烤的香氣,經蘇施黃推介,曾一度賣斷市。

各大百佳超市

手指郁一郁 生料湯底送上門

想打邊爐,但唔想郁又唔想出街,點算?幾個後生仔就睇準這個懶人市場,推出電召火鍋,撥個電話,生料湯底gas爐湯鍋餐具調味料,馬上速遞上門。
類似的服務也不是新鮮事,惟獨Seamart敢打正旗號,主攻活海鮮生料:大連鮮鮑,三點蟹,蟶子王,就連海斑、龍躉都有,而且價錢比火鍋店便宜至少3成。原來股東之一來自將軍澳海鮮批發世家,得家族支持,以最平價錢取得新鮮貨,成本較低。店中更設魚缸,天天來貨,出貨前一小時,由專人劏好洗淨,再獨立包裝。
全店海鮮多達30款,還不時有時令推介,好似大眼雞bb,街市也不多見,原條放入鍋裏煮,剝皮吃,鮮甜肉嫩。加州象拔蚌也便宜,原條約1.6kg才賣$788,坊間動輒過千。為保質素,更聘請專業廚師調製湯底,以保溫壺送上,非常貼心。不想傷腦筋,建議點套餐,2人份,有海鮮有黑豚有菜有麵,最平$498有交易,最啱足不出戶的無飯夫妻。

套餐份量驚人,6人餐包鍋底及原條1.6kg象拔蚌,還有麵包蟹、蟶子王等海鮮,收費$1,998,抵過自己買。

小店主打海鮮生料,自設魚缸,食材非常新鮮。

名牌火鍋店 椰子雞靚湯

西營盤海濱最近悄悄開了間門面低調的火鍋店,logo那朵小菊花熟口熟面,乃日本料理名店稻菊旗下新舖。打開餐牌,見到湯底非常特別,連內地近年大熱的椰子雞鍋都有供應。坊間的椰子鍋通常用椰子汁和罐頭椰漿溝成,欠清甜椰味。這裏可不同,每鍋用四、五個泰國鮮椰青,有柯打才開,再加杞子紅棗做湯底,煮滾後加入清遠運來的三黃雞。輕灼幾分鐘,雞熟撈起,配鮮沙薑和青檸汁同吃,雞肉嫩到不得了,在沙薑檸汁襯托下,有點吃海南雞的感覺。再飲一口湯,清甜的椰青水透出雞的鮮味,感覺清新滋潤。吃完飲罷,最後大廚才加入熬了3個鐘的清雞湯,正式開始打邊爐。
那碟紅粉緋緋的霜降牛腩頭,是近牛腩的一塊肉,每頭牛最多只有七、八斤,帶點筋膜,吃起來齒頰留腩香。牛肉來自山東的「黃和牛」(即日本和牛與中國黃牛混種),養足4年半,儲夠肉味。這種上等貨,每天只劏十多頭,很多高級火鍋店搶住入貨,幸好大廚徐師傅在火鍋行頭工作廿多年,人脈廣,才取得外面難以吃到的靚肉。

將國內引入的椰子雞煲改良,用上貴幾倍的鮮椰青,再加清遠三黃雞,灼熟雞件後,先飲啖湯,再吃雞,最後才打邊爐,是大廚建議的最佳食法。 每鍋$268

一鍋湯要用上四、五個新鮮泰國大椰青,難怪湯底份外清甜。

店子位處比較寧靜的干諾道西海旁,裝修低調簡約。

最矜貴白金豬腩片

豬肉也矜貴。經理說這裏有種來自岩手縣的白金豬,自小以宮城縣的清泉飼養,有機玉米為飼料,好吃好住,為日本身價最高的豬種。用其腩片打邊爐,看起來明明肥多肉少,吃一口卻感覺油香澎湃,而且完全不覺肥膩,非常奇妙。還有從西班牙運來的走地豬,吃橡果長大,養足24個月,用其脢頭切片,輕輕一灼,很軟滑,吃出豬肉的甘香,有點似吃火腿片的感覺。
老實說,這裏消費一點都不便宜,不過打開餐牌隨便點,都是精品。簡單如墨魚滑,就指明用阿根廷墨魚柳自家打,貪其味濃有咬口;鯪魚肉,只用起骨後過8両重的大魚,魚味重,膠度夠;麻辣牛肉餃辣得有霸氣,似在吃水煮牛;大根黑豚餃內竟用信州白麵豉醬,鹹香清爽,吃出驚喜。

麻辣牛肉餃(上)併大根黑豚餃(下)。前者麻辣惹味,辣勁滲出;後者清新,配信州味噌,鹹香雋永。每碟$108

店中另一王牌鍋底陳皮鴨髀冬瓜鍋,用30年陳皮與豬骨清燉4個鐘,再加水鴨,同樣湯清肉嫩,絕不欺場。每鍋$258

24個月西班牙走地橡果豬,只取最嫩的脢頭位,切成薄片,灼一灼,肉味濃,有點似吃西班牙火腿的感覺。每碟$208

大廚跟肉檔熟稔,才能取得罕有的黃和牛牛腩頭,手切成薄片,油花豐腴,片片甘香。每碟$488

稻‧火鍋 INA HOTPOT by INAGIKU

上環干諾道西70-72號地下

啤酒雞煲 味濃肉滑

桂林有道名菜叫啤酒魚,將新鮮河魚加番茄、土豆、豆角、辣椒,加啤酒煮成。新開張的小肥雞雞煲專門店,亦有同樣由啤酒調味的鍋底,不同在於其秘製水煮醬,先將半支啤酒淋落雞鴨煲,待吃完雞鴨後,再倒入餘下的啤酒作火鍋湯底。「啤酒除了可令味道更香外,還能分解肉類脂肪,令肉質更滑。」老闆盧本禮說。
除了啤酒鍋外,店內還提供雞煲,加入沙嗲及咖喱醬,麻辣味稍輕,較接近港式口味,吃起來像咖喱魚蛋的感覺。「雞煲來來去去都是麻辣味,我們在麻辣的基礎上再加入咖喱醬。」店內選用原味雞,它於-65℃極速保鮮,避免損害雞肉纖維及水份,肉質比一般雪藏雞嫩滑。

雞同鴨講 每鍋$248
以秘製水煮醬加入啤酒,咋一聲,啤酒味傳出芬香,很惹味。

匈牙利卷毛豬 每碟$108
將肉刨作薄片,肥瘦均勻,口感嫩滑。

小肥雞煲 半隻$128
味道較近港式口味,加入沙嗲及咖喱醬,麻辣味稍輕。

小肥雞雞煲專門店

九龍城太子道西448號太子匯地舖11-13號

九宮格火鍋 自家熬湯底

今年最hit的鍋底是來自重慶的九宮格火鍋,它在當地已有久遠的歷史,是最早的重慶火鍋之一。最初版本是在鍋中加入花椒、辣椒等香料,放入內臟在鍋中煮沸,後來小販加以改良,把一個鍋分成九格,方便不同客人搭枱共用一鍋,顧客想吃哪格便哪格,按格收費。中間一格最為沸騰,通常會燙上毛肚、鴨腸等快熟食物,而其餘八格火力較小,適合慢煮之用,是老重慶人的火鍋回憶。
「它在重慶已流行好多年,那時專做九宮格的火鍋店面積通常有兩三層,要排隊先食到,很誇張。像火鍋名店老灶火鍋、德庄火鍋都有得食。」川婆婆串串香老闆黃偉雄說。他早前曾在四川生活兩年,三個月前在佐敦開設全港首間賣九宮格的火鍋店。雖分九格,但以為有九種湯底?錯,是九格共享同一湯底。這種食法的好處是將食材放進鍋後,細細格不擔心它會「遊蕩」失蹤,另外湯底不會因灼不同食物而變得混濁。好味的關鍵在湯底,每星期三次以大量辣椒、花椒等廿多種香料,由師傅于凡花五個多小時熬成,是傳統四川麻辣湯底味道,入口不太辣,卻越食越滋味。

九宮格火鍋 每鍋$78
九格共用一個湯底,食客想吃哪格便哪格。

老闆黃偉雄

師傅于凡是北京人,曾在不少京川滬餐館做過。

川婆婆串串香

佐敦文蔚街5號文苑樓地下

改良雞煲 湯底任揀

最早從內地登陸香港的鍋底,表表者要數雞煲。它有兩派,一是來自四川重慶,味道偏向麻辣,另一派則是由深圳向西村傳入,汁底香濃帶甜,但隨着雞煲大熱,雞煲店越開越多卻乏善足陳,傳來的只是越聞越麻木的麻辣雞煲氣息。上月開設的尚上下夏則開創雞煲新路線,改良以往重慶派鍋底多油的缺點,放上麥芽糖及片糖,麻辣得來帶甜。另外,爐分有左右讓客人任選辣度,有辣有唔辣,更可以選擇雞胸或雞髀,部位任揀,另有全隻或半隻選擇,自由度大。先食雞再放上湯打邊爐,湯底設有數款選擇,有美顏豆腐牛奶湯、養生藥膳湯;最特別是龍蝦湯底,用原隻波士頓龍蝦熬湯,味道鮮甜,倒入煲內,龍蝦鮮味混合雞的肉香,好味!

雞髀(右),雞胸(左),配搭靈活,除部位外,還可選擇不同辣度。
每份各$128

先食雞再放湯打邊爐,湯底之一是用波士頓龍蝦熬製,足料得很。

至牛精選拼盤 每盤$388
包括牛頸脊、牛小排、牛柳粒及牛脷等,一次食勻不同部位。

尚上下夏

尖沙嘴山林道23號地下



【直播學聯政府對話】
時間: 周二下午6時
雨傘革命: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umbrell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