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對於一些好評電影的批判 - 仰止

蘋影話:對於一些好評電影的批判 - 仰止

《N+N》當然不是一部爛片,能夠爭取更多上映場次,實在非常難得。但這部片拍得非常生硬,象徵意義近乎是淺白得淺薄。我已在這裏說過,現在再來批判,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不是我和製作人員有仇,我一個也不認識。
關於菜園村事件我們大多人都忘記了,你看了這部電影更加會忘記,對現在的抗爭運動甚至有害!片中大部份時間都是兩爺孫在叫喊,有時甚至是請求。但一點抗爭的動作也沒有。我不是要任何一部講公義的電影都要抗爭,但為甚麼要販賣可憐?消費女孩?我們為甚麼要將那銀幣去拋了?我們等於拋去歷史!拋去殖民的記憶,來為回歸作好準備?
村上春樹沒有得到文學獎大家又失望透頂了。亞洲人立場我也覺得可惜,但他的作品真的有這個獲獎風範嗎?對人性的描寫,對人性的各種扭曲和愛心之間的掙扎,宮部美幸不是更值得拿嗎?《戀上春樹》的受歡迎,證明女性主義在資本主義下徹底失敗,因為連女性自己都放棄了。參天的古木絕對代表了陽具和傳統。連導演都明白,觀眾不明白嗎?不會,只是視而不見,過癮便可。我最討厭其中一場長澤正美騎着電單車上到山頂,穿傳統尿片的男人,導演暗示那些男人有性反應。這不是意識強姦嗎?難得反而覺得尷尬的是長澤正美。最後的陽具崇拜更是令人搖頭。這明明是大男人暴露狂的電影,只差沒射精。
我絕無說這些電影都應該禁映,我強調的是任何一個事物都有無限多角度去看,有些電影可以不用腦袋,有些電影我們卻要想一想。
我買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即使我在趕看宮部美幸的巨著,也拿出時間把它看完。你會更加覺得《黃金時代》那份對這個女性表示尊敬,實際是由始至終都在販賣她的可憐。在書中你會看到一個活潑有思想的青少年,在電影中呢?你甚麼都看不見。
俗文化對學院文化影響一般大眾更深。我們在看這些有心人拍攝的有思考空間的電影時,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個有一點思考的觀眾?大家都大叫別人要冷靜理智,看電影原來是最不理智的行為。
P.S. 同一天我們失去了李志超先生,和香港最佳鼓王Donald Ashley,都是我人生重要人物,是成長的記號。我悲鳴!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