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學聯跟政府公開對話的日子,為佔領運動發生過後首次官民對話。固然,許多市民和佔領者都對今天的對話不感樂觀,可是對話仍然有其存在必要,以令整場佔領運動有所進展,邁向運動目標。
當然,學聯不是佔領運動的「大會」,是積極參與運動的團體,以及是今次官民對話的團體代表。學聯一直以來的立場都是肯定每一位佔領者的付出,尊重佔領者的決定和獨立自主,亦願意支援佔領者和與各佔領區的朋友保持交流和溝通。當然不少佔領者會質疑學聯能否代表他們表達意見,堅定反映他們爭取真普選的立場和決心。但現時學聯跟大家一樣,都是堅持要公民提名和廢除功能組別,亦應該符合大多數佔領者的立場和期望。
今天的官民對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突破,就是傳媒直播的部份。不論是佔領者,抑或是其他市民,均可以透過公眾直播監察政府的回答,同時亦可監察學聯的立場是否符合佔領者的期望。若大家滿意學聯的表現,就很自然會認同學聯的角色;大家不滿意學聯,也可以對學聯表達不滿和意見。學聯一直都無法代表着大家的個人意志,因為只有大家本人才可以代表自己發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最終大家不論對結果抱有甚麼觀點都好,也可以用腳投票,表達大家的取態和是否繼續參與佔領運動。
與此同時,政府必須要明白一點,跟學聯見面,甚至達至非常初步的共識,都不等於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學聯的身份是一個團體對話代表,而運動則是由市民自發、組織的,因此政府若只抱有舊思維,打算只跟學聯對話,祈求跟學聯有一些共識,而忽視跟佔領者保持溝通,容讓他們對政府直接表達意見,回應他們訴求的話,對當下的形勢無甚幫助。佔領者本身對於政府也有不同的意見,他們也會有不同的取態,即使是學聯、學民、佔中、泛民,以至其他的團體,可以代表一部份市民的意見,但未必是代表整個佔領區所有參與者的意見。如何交出實質的成果予參與者,讓佔領者可以認同政府的承諾,是政府官員,尤其是政改三人組必須要思考的事情。
學聯的對話動力,是來自佔領者堅守陣地的貢獻,以及連日來的堅持和勇氣。沒有佔領運動的出現,沒有市民連日來的堅毅信念,相信當權者也不會站出來,跟佔領運動的團體進行公開會面。不同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個性、特徵,佔領者所信任的團體也可以不同,但相信即使如此,面對當權者,大家都沒有分裂的本錢,也只有團結一致,互相守望相助,才可以迫使政府作出妥協和讓步。相信大部份的佔領者,也是希望見證着運動能帶來真普選的可能,故此今天的對話是非常重要,令佔領者意願得以邁進,迎接真普選。
今次對話若達至成果,不是學聯、學民、佔中、泛民的功勞,而是屬於每一位在金鐘、旺角、銅鑼灣堅守陣地,吃過胡椒噴霧、催淚彈,面對過警棍、防暴隊的每一個人的功勞。對話的過程,大家堅守陣地,就是對學聯代表的支持,堅持到底,也是大家各自增加為將來爭取更多成果的本錢。只有這樣的配合,加上大家透過公開對話直播的監察,對話才會令政府交出實質的承諾,不能再蒙混過關,對公眾重複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所以說,對話過程,沒有大家的參與,實在難以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果。
張秀賢
學聯常委、中大學生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