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報道】
挾「全球第二大商業地產商」之名的萬達集團,擬年底前來港上市集資逾460億元。靠做中低檔商場起家的萬達,近年轉搞綜合式地產項目「文化旅遊園區」,並擬轉型搞高檔路線商場。本報記者近日視察開業逾1年武漢漢街萬達商場,雖有數間國際名店坐鎮,惟底層仍有近半吉舖,與招股文件描述出租率100%有落差。
記者:吳綺慧武漢報道
走進武漢武昌區的文化區,有條長1.5公里「楚河漢街」商業步行街,盡是仿歐陸建築的小屋,約40%商舖租予餐飲或酒吧,餘下為中低檔時裝、化妝品、珠寶及一些特色商戶,如婚紗攝影及蠟像館等。當中不乏港人熟悉的品牌,如周大福(1929)、翠華(1314),亦有國際商戶如Zara、H&M等。據招股文件披露,整個項目料2016年完成,屆時總建築面積可達345萬平方米,差不多等於17個海港城。
楚河漢街遊人如鯽,但走入旁邊正在慶祝開業一周年的萬達廣場,底層卻有約一半舖位空置,那些「吉舖」全封上圍板,上面印上各大國際名牌的商號,稱它們即將進駐,開業日期卻統一為10月或11月30日。遊人無幫襯,都在簇新卻空蕩的商場內嘆冷氣、用WiFi。
場內店員透露,廣場開幕至今一直處於出租不足情況,而聲稱會開業的國際品牌,一直未見動靜。
這番冷落景象與招股文件顯示有出入,文件披露截至6月底止的估值文件,建築面積近13萬平方米的武漢漢街萬達廣場,出租率是100%,其租約內年租金僅4,700萬元(人民幣.下同),現時估值17億元。至於「楚河漢街」項目,出租率則為81%,年租金1.44億元,估值40.6億元。
據萬達披露,去年整個文化區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為89元。有在武漢經營商業地產的港資公司管理層透露,當地一線商場底層租金每平方米可達500元,部份旺區街舖逾千元亦不出奇:「萬達做中檔場,租金係會較平,不過佢哋攞地返來都唔貴,只是利潤唔會很好。」
物業恐需減值 拖累業績
據步行街周大福的店員透露,該店現時每月營業額約350萬元,在武漢分店當中表現屬中等,在另一新發展區光谷的分店,每月銷售可達800萬元。她認為,萬達步行街附近的住宅入住率不足,該區仍需要繼續累積人流,「來觀光的人較多,但購物的話,本地客還是會去傳統商業區」。
萬達在全國8個在建的文化旅遊園區中,武漢是中期投資物業公允值貢獻排頭五位,最新估值為99億元。事實上,近年萬達透過「透支」商場估值升的賬面收益,谷大「投資物業公允值」,竟已成為盈利主要來源。2011至2013年純利中,公允值收益平均佔七成以上。上半年度甚至「嘔凸」,投資物業增值52.3億元,而同期純利僅49.7億元。有會計界人士指,一旦市況逆轉,估值師調整評估基準,下調公允值而拖累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