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添壓】
近年內地商場供應不斷增長,市場早在去年開始,已憂慮內地商業地產的收益情況。有外資分析員形容,未來3年仍有大量商用物業供應投入市場, 2、3線城市供過於求情況尤其嚴重,甚至已出現招租困難的情況:「好似萬達咁做中檔場,情況已經好一點,如果做高檔商場或百貨,壓力會更大。」
瀋陽兩商場有吉舖
瑞銀的研究報告指出,綜觀本港多間在內地經營商場的上市公司,以潤地(1109)及恒隆地產(101)未來3年的擴張計劃最為進取。
事實上,券商普遍憂慮恒隆情況,因集團近年有多個項目落成,大多位處瀋陽、無錫等空置率較高的城市,加上集團的商場走高檔定位,受打貪影響顯著,故經營開始出現壓力。
本報記者曾在8月到瀋陽視察恒隆在當地的兩個商場,其中開業4年的皇城恒隆廣場,經歷完首次大型續租期,現時商場低層接近全數租出,但到2、3樓,每層分別出現20至30個「吉舖」,佔該樓層總數約10%。至於開業兩年的市府恒隆廣場,1、2樓均全數租出,3樓則有約10多個舖位空置,整體出租情況算理想。
據恒隆中期業績指出,瀋陽皇城恒隆廣場期內租金收入按年上升7%,市府恒隆廣場升3%。集團指,這些商場於完成首個租約期後,現正進行租戶組合重整,過程中難免影響出租率,但對長遠發展有利。
瑞銀指,今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增一線零售店舖的面積,將按年勁升63%;而其他2、3線城市城市,增幅亦高達62%,有關趨勢在未來兩年仍會持續。瑞銀稱,今年已有71%零售商表示會審慎開舖,當中超過一半稱會少量、甚至完全停止擴張,而19%更會縮減經營面積,意味商業地產經營者未來招租將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