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維生素D與骨骼健康 - 梁憲孫

醫述醫術︰維生素D與骨骼健康 - 梁憲孫

維生素D屬脂溶性維生素(Fat-soluble Vitamins)的一種,一般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不多,魚肝油除外。陽光中的紫外光,可促進皮膚製造適量維生素D,可補充不足。
維生素D需要在肝臟和腎臟進行轉化,成為「有效物質」(Active Metabolites),始能發揮作用。腎臟衰竭病人未能有效進行轉化維生素D,會影響效力,引致血液含鈣量下降。
維生素D控制體內鈣質和磷質的新陳代謝,促進骨骼健康。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維生素D約600國際單位,即15微克(Micrograms)。長者需要更多,建議800國際單位,即20微克。
病人有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影響腸道吸收足夠鈣質,容易患上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增加骨折風險。專家建議他們加服維生素D及鈣片,預防骨質疏鬆。
維生素D缺乏,影響腸道吸收足夠的鈣質和磷質;血液中含鈣量和含磷量皆下降,刺激位處甲狀腺四角的副甲狀腺(Parathyroid Gland)增加分泌副甲狀腺素,促使骨骼中的鈣質流出血液中,又同時加速磷質從尿液中流失,破壞骨骼健康,引致佝僂病及軟骨症(Rickets and Osteomalacia)。
攝取過量維生素D,每天超過4,000國際單位(100微克),亦可引致健康問題。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含鈣量急升,引致口渴、多尿、嘔吐和肌無力,甚至昏迷,可以致命。慢性中毒則破壞骨骼結構,又會引發腎結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