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公屋富戶政策荒謬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公屋富戶政策荒謬 - 李兆波

房委會的資助房屋小組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但未有共識,計劃觸礁。在此時此刻討論公屋富戶是不切實際,因為收入高的公屋居民不是不願意遷出公屋,而是私人物業的價格太高昂。年輕朋友不容易儲蓄到首期作置業之用,還有的是不合理的印花稅,600萬元的物業要付18萬元的印花稅,但該物業在面積等方面皆是市區的入門級,這又是不合理的地方,令有意置業的人卻步。
社會上充滿怨氣及猜疑,有些人甚至認為房委會有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是逼所謂富戶買樓,是幫發展商改善其損益表。以現時的制度,一人家庭的資產上限為82萬元,四人的為201萬元。擁有82萬元的年輕人仍然不夠付出首期購買私人物業,而如果那家庭的成員未退休,那些資產亦不夠過世,因為遷出以後而在退休前,他每月要花上萬多元來租住單位,這會令他的儲蓄減少,影響將來退休的生活。當他退休以後,沒有收入,那如何可以每月支付近萬元的租金?
只要求富戶遷出絕對是笨的政策,沒有考慮居民的出路。有居屋可以供公屋居民認購或樓價在合理水平時,他們自然會遷出公屋單位,何須趕他們走,問題是源於樓價及印花稅處於不合理的水平,令社會埋下計時炸彈。
房委會倒不如出售公屋單位,幫助增加公屋流轉,增加其收入。只單一地趕走富戶來解決公屋的流轉,只會帶來了更多的問題,會有更多人申請綜援、輪候公屋甚至上街,政府倒不如把放催淚彈的金錢花在居住的問題上。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