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辦公室門口,長懸金章寫贈嚴範孫之金魚圖軸,取其如意吉祥也。每有友好垂詢,在下總是樂為解說。而言者津津,也頗有驕矜自得的意思。
金章(1884~1939)是浙江吳興人,生長於南潯古鎮,祖父金桐於上海開埠時做生絲生意致富。而父親金燾則向往西學,嘗兩度出洋。後在南潯創電燈廠,辦西醫院,是屬於摩登一族的人物。他刻意安排子女接受西方文明。所以金章十四五歲入讀美國教會辦的中西女塾,該校全以英語授課,為她打下紮實的英語根基。十九歲隨兄長金城等出洋,留學英國習西洋美術達三年之久,歸國後繼續專攻畫學。廿六之齡嫁與門第相當的王繼曾(字述勤)。
這位王繼曾是福建閩侯望族,祖父王慶雲官至四川總督、工部尚書,伯父王仁堪是光緒丁丑狀元。這王繼曾出身上海南洋學堂,留學巴黎政法大學,歸國後佐張之洞幕,後為清廷駐歐專員。一九〇九年任留法學生監督,時值新婚燕爾,攜妻共赴巴黎,金章又得以遍覽歐西諸博物館之名畫。
金章善花卉翎毛,尤長於魚藻。金城辦中國畫學研究會,金章是導師之一,授一眾閨秀以魚藻。為教學所需,應乃兄之命,撰有《濠梁知樂集》一書作教材,唯未及刊行而卒。
抗戰間,金章公子王世襄攜此遺稿入川南,深恐亡母著述散佚,遂整理成書,手自工楷謄錄,石印百冊,分贈友好。四十年後的八十年代,復由文物出版社排印出版。
金章存世畫作,以《金魚百影圖卷》為代表作精品。此卷長千多公分,寫金魚百尾百態,荇藻掩映,錦水游鱗,曲盡其妙。前有肅親王題「蓮藂百戲」引首,後有肅親王、吳昌綬、王式通、袁勵準、林琴南等等名士詩跋。
文革前《金魚百影圖卷》忽自故家散出,幸為故宮博物院購藏。九十年代末王世襄得故宮提供此卷四乘五之正片若干,委託小軒印行散頁套裝本。筆者遵命,但覺散頁套裝,流通困難。其時《濠梁知樂集》也早已脫銷多年,遂大膽向王老建議,是否可以像北京填鴨「兩食」,印行散頁套裝本之外,另輯入《濠梁知樂集》編為專冊出版,以廣流通。王老允之。遂有《名家翰墨叢刊》《金章/金魚百影》之出版。
王老為此書之編集,費盡心力。筆者尚保存王老為編印事之往來函札,具見一斑。當日王老在北京迪陽公寓出示金章十件畫作,不顧八十五高齡,站在高凳懸掛畫幅,筆者見老人家擒高擒低實在危險,要幫忙代勞,但王老堅要事必躬親。啟老(功)嘗言,金章此作,實為王老整理而成。即假如沒有王老,《濠梁知樂集》恐會湮滅。王老此舉,是「養志」也是「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