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
紡織業絕對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的重點工業,紗廠可以話養活了不少老一輩的香港人。作為三大紗廠之一的南豐紗廠,乃由有「棉紗大王」之稱,已故南豐創辦人陳廷驊於五十年代創立的南豐紡織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棉紗生產,成為香港產量最高的紗廠。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始,本港工業發展興盛,屯門大興紗廠、荃灣南豐紗廠及長沙灣香港紗廠並列為三大紡織廠。其中位於安育路的南豐紗廠,於1954年開設,由其研製的紡織牛仔布大受歡迎,在僅約6年間,規模擴大10倍,成為本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
事實上,當年的紗廠與今日的便利店一樣,都是24小時無間斷運作,長期有數以千計工人在廠內工作。有曾經於紗廠工作的長輩指,當時紗廠分為三更工作,每更工作8小時,月薪不超過300元。不過自七十年代後期,紡織業式微,南豐亦轉攻地產市場,而安育路廠房1999年被拆卸重建成為現時的翠豐臺。如今連位處白田壩街的第四、五、六廠都步後塵,南豐建議改劃,對長輩而言,又少了一個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