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內山完造 - 賀越明

魯迅與內山完造 - 賀越明

魯迅在世最後十年,一位名叫內山完造的日本人如影隨形。他在上海北四川路經營一間書店,居住附近的魯迅常去購書,還把它作為代收郵件的中轉站,與各方人士包括左翼作家的會晤之地。內山為魯迅租房並代繳租金及水電和煤氣費,還介紹結識了一些日本作家、記者和歌手,更屢次幫助他遷居以躲避各種可能的不測。若數最知曉魯迅行蹤的人,除夫人許廣平外,就是這位日本友人了。
因在魯迅晚年擔當過重要角色,內山後被當作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抗戰結束書店不復營業,他攜家返回日本,據說一直從事日中友好活動;一九五九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獲邀到北京觀禮。據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內山完造先生」一章記述,年逾古稀的內山在機場見到她,高興得手舞足蹈,還對家人表示死後要葬在上海。不料一語成讖,翌日他突發腦溢血過世。依據遺願他被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與遷葬前的魯迅在地下比鄰。
內山的身份早年曾遭質疑。一九三三年七月,滬上《文藝座談》和《社會新聞》先後刊文,說他是日本浪人,來華經營書店,因狂嫖濫賭無以為繼,後給日本領事館當偵探,每月支薪二百元。魯迅護友心切,在《偽自由書.後記》駁斥道:「至於內山書店,三年以來,我確是常去坐,檢書談話,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謂文人相對還安心,因為我確信他做生意,是要賺錢的,卻不做偵探;他賣書,是要賺錢的,卻不賣人血:這一點,倒是凡有自以為人,而其實是狗也不如的文人們應該竭力學學的!」
內山留下憶述魯迅的文章四十五篇,前年被匯輯成《我的朋友魯迅》在北京印行中文版,內中提到前述魯迅為他打包票之事,似可證明其清白。可是,二零一零年武漢出版的《魯迅回憶錄(手稿本)》,許廣平在同一章寫道,她曾被日本憲兵隊拘捕,由內山保釋,之後一天上午接到內山電話邀去他家,隨後隨其太太到一家大飯店,已有不少人等着,「正納悶間,內山站起來發言了,大意是:最近得到南京政府(汪偽政權)一筆文化獎金,就在『五四』節前拿來請各位敘敘。我聽了這話,再四顧除了夏(丏尊)先生外,不認識的人如陶亢德一批,大約是文化界小漢奸和敗類,我和夏是被騙來了」。她設問:「從汪精衛偽政權給內山文化獎金看來,豈不是因為內山對他們的文化事業有貢獻才給獎的嗎?看內山興高采烈地招待那一批人,不是擴大這偽文化事業,拿這金錢來博致獎上加獎嗎?……越想越氣惱,我的到來這時總算認識內山的為人,也算明白魯迅臨死前要搬出北四川路去的道理,兩條道路豈能並存?」該書編者即魯、許之子周海嬰在文末注明,一九六一年問世的《回憶錄》,將「對內山先生的認識與分析刪除」。半個多世紀過去,內山效力於日偽的劣跡終因手稿本問世而曝光,魯迅生前給他打的保票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