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酒莊多次,惟次次都與採摘葡萄和釀酒時段擦身而過,於一個好酒者,總覺不是味兒。今年,機會來了,卻不去法國著名的波爾多和勃艮第,反而一路向西南到了馬迪朗(Madiran)法定產區。在庇里牛斯山脈包圍下,自成一角,釀酒歷史超過二千年,惟一直與世隔絕,到兩年前才有機場和公路,經過迴延山路,廣闊粟米田,車子停在海拔200米山上,鄉土味濃的小農家舍前,正是一大片待熟葡萄田,種了被譽為最健康的塔那葡萄(Tannat)。「我一早開了酒,放下行李就可來飲。」他是黃貞焱,香港出生美國長大,是此區唯一華人釀酒師,在寧靜村莊裏,專心釀製其塔那葡萄酒。
記者、攝影:梁佩芬
常言道:識飲酒,不如識釀酒師。
馬迪朗區外貌有點似意大利托斯卡尼,南部庇里牛斯山(Midi-Pyrénées)形成丘陵地,樸實農舍座落田野間,葡萄田面積約1,300公頃,共37間酒莊,土地不會因過份耕種變得營養不良,於1948年已成法定產區,只是市場智慧不如波爾多和勃艮第,大隱隱於市,一班農夫默默耕耘,專心釀酒,出產一系列無添加的天然葡萄酒。抵埗於10月,照道理,葡萄處於成熟時,心想怎可能未採摘呢?「今年天氣好,只在8月下過一陣雨,9月日日天朗氣清。」36歲的黃貞焱(Stefano)與我坐在農舍客廳真皮梳化上,飲着一支開了12小時的自家製紅酒Hécata。
大鼻子烙印 唯一華人釀酒師
9歲移民阿特蘭大前,Stefano在香港姨丈家首次認識紅酒,「八十年代,在家有酒窖的香港人不多。」到了美國,一天在書店看一本講紅酒的書,有個大鼻子印在封面。估不到,這個大鼻成了烙印,24歲時在洛杉磯開紅酒店時也取名The Nose。
他主理Domaine Laffont酒莊約三年,「我學生的老公在大陸做健康食品生意,本想在波爾多買酒莊,最終我勸服他來到馬迪朗。」兩夫婦成為唯一華人莊主,Stefano則成為馬迪朗區僅有的華人釀酒師。「我是首位引進馬迪朗酒入美國的酒商。」可惜,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紅酒生意下跌超過五成,「把心一橫,去了Napa Valley北部跟意大利人學釀酒。」學了一年,有小成,決意返香港,開始其葡萄酒教學生涯。
踏入乾爽的粘土田園,葡萄田成波浪狀,面朝向東,整天受陽光照射,海拔200米,空氣乾爽。他擁有的葡萄田不大,約兩公頃,種有三個品種,釀紅酒的塔那和Cabernet Franc及釀白酒的Petit Manseng。曾在網上看過英國大學報告,說馬迪朗產區塔那紅酒單寧中的多酚類最高,能防止心血管病,更具抗氧化功效,你說我怎能不雀躍?住在這區的人平均壽命達90歲,比法國整體的81.7歲為高,還要以吃鵝肝和牛扒如此高脂肪食物為主,身為女人,喝多幾杯也不過份。
處於葡萄成熟時,邊行邊吃塔那葡萄。「塔那單寧高,因為皮厚,遲熟,生長期長,我選擇到了10月初摘,葡萄更熟,收窄糖份比例,單寧含量更高。」摘一粒吃,先榨出粉紅色果汁,核小肉厚,不會甜如吃糖,最後吃果皮,入口先一陣青草味,再咬出了稍苦澀口感。「你看到連莖部都成紅色,就可以摘了。」其實,沿機場往酒莊需一小時車程,兩旁葡萄園大致完成採摘,他最遲摘,完全膽博膽,瀕臨曬爛邊緣。 「看成熟度,眼看,口嚐,亦需測試其酒精量。」他沿路在不同老藤上摘下五粒葡萄,用手榨出汁,再放在一個簡單儀器上,就知其酒精度,若徘徊15至18%,代表到期。
天然酵母 可取自牆壁
在馬迪朗,農民世代釀酒,大部份酒賣到英國,不愁生意,最大的酒莊才年產250萬支,地區全年總產量不足1,000萬支,比起波爾多年產5億支,蚊同牛比。產量小,純樸農民偏愛天然釀製法。「我們年產約25,000支,你估不到,上年有些酒,還在發酵中。」發酵發足一年,會否發霉?走入地下酒窖,一桶桶酒還未開始陳年。「我們用天然酵母,由微生學家在此收集泥土、根、莖、樹葉甚至牆壁上的微細菌用來發酵。」紅酒,需發酵兩次,意在重組葡萄內分子,使其散發出不同味道來,如塔那,你會喝到皮革、黑加侖子、雲呢拿、拖肥、藍莓、黑胡椒、印度辣椒甚至紫蘿蘭花味,味道的闊度,就是靠採摘時間、發酵和陳年三步慢慢而成,急也急不來。
「每隔兩三天,要入酒窖試酒,發酵到何時,我也不確定。」以往去酒莊,莊主斬釘截鐵說出一個釀酒方程式,發酵兩星期,陳年三年,入樽,賣。「他們用強勁酵母來誘發葡萄味道,市場需求大,想慢就冇錢賺。」馬迪朗區人,可能一直嫌錢腥,就是喜歡慢條斯理釀酒態度。某程度上,釀酒也是一門藝術,由釀酒師發揮創意,付予葡萄生命,再產生不同性格,絕不是把同一味道複製出來,變成可口可樂。
全人手採摘 怕損害果皮
能夠在葡萄成熟時到訪,親身落場採摘正是戲肉。早上8時,一架架私家車魚貫入酒莊,全是住附近的工人,有老有嫰,還有一對荷蘭夫婦,終年駕着旅行車往不同國家工作。經過一小時喝咖啡和寒暄,9時開工。曙光初露,雲霧未散,似夢迷離,我跟他們落田,Stefano的土生土長助手Yann叫我當心,小心未瞓醒會剪到手。
塔那葡萄樹,7歲左右開始有果,6月至7月開花,過一百天後可採果。此酒莊,大部份樹都年過20,有些更老至75歲。Stefano不喜歡密集耕種,每棵樹只有七至十串葡萄,更能吸收土壤養份。「全人手採摘,用機器容易弄損果皮,少了單寧含量。」雖則工作時薪達$98,請人也不易,Yann用盡人事,還叫老婆來幫手才湊夠十人,摘葡萄真是辛苦工,又曬又要俯身剪,剪了兩排已腰攰不堪。採好的葡萄,不能立即放入機,還要放在攝氏零度雪櫃凍兩天作糖份沉澱,才開始釀製,一貫慢條斯理樣子,真的不急,不急到看到法國通勝說翌日不宜採摘又休息一天,也許是馬迪朗產區特點。
Hécate $790起
100%塔那葡萄,在橡木桶陳年至少20個月,色澤成紫紅。剛開時淡香,酒味濃,醒酒一小時後,散發黑加侖子和咖啡味,稍後是紫蘿蘭花味,單寧含量高,入口後會溢出如印度辣椒味來。
Erigone $490起
莊主有隻黑毛豬(右圖),晚上常常看着處女座星體,故以主管處女座的Erigone女神命名。100%塔那葡萄,酒身較厚,初入口糖份比較突出,帶藍莓味道,慢慢溢出像黑胡椒般的after taste。
釀製過程
Travel Memo 法國馬迪朗
簽證:持BNO或特區護照均免簽證。查詢:3752 9900(法國領事館)
機票:乘法國航空經巴黎往Pau, Pyrénées,票價$6,373起。查詢: http://www.zuji.com.hk
住宿:Hotel Restaurant LE PRIEURÉ為Madiran區內酒店,距離機場約1小時車程,雙人房每晚$786起 網址: http://www.leprieure-madiran.fr/acces.html
貨幣:1歐元約兌9.82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Domaine Laffont
網址: http://www.domainelaffo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