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領運動國際揚名,全球關注,早前友人在台灣發送圖片,時事節目內竟將李小龍與佔領運動混為一談,標題是「李小龍指導佔中?化成水無處不在」表面九唔搭八,但其實借故引喻示威者受催淚彈所逼,乘風轉軚,將佔領行動分別轉守銅鑼灣旺角,遍地開花。
話龍哥指導佔中,當然得啖笑,龍哥生前在的筆記及訪問中談論功夫,多次引用水的自由和靈活性,如「流水不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發表以來莫說未懂東方哲理的老外驚為天人,一般未聞有人如此將功夫蘊含哲理包裝的普羅大眾,對於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的解構更感讚嘆。
以水為題用於人生或兵法的哲理,其實非由龍哥始創,古時老莊思想,以至孫子兵法皆常藉水妙論世道人心。水無固定形態,唯一受規限就是外在的規定環境,例如把水注入茶杯,它就是茶杯的形狀;把水放入水樽,它就成了水樽的形態,它既有受外在的局限性,也有完全切合環境(容器)的高度適應性,水既在壺內滯留,但亦佔領茶壺內所有範圍,當有足夠外力(提起茶壺)或本身大量聚合(不斷添加),水就必從壺嘴傾瀉而出。又例如水滯留於山澗石池,無以為繼,它必先迎合所處外在環境,保留實力等候時機,待大雨再臨,石池注滿,池中之水必乘流而下。
李小龍以水論武術格鬥之道,莫不旨在其靈活變化,既有「利用所處戰鬥環境因勢利導」,也有「兵勢常變使敵人難以適從」的雙重意義。
兵無常勢
戰鬥的含意應該是自由的,李小龍如此認為,所以既然不能、亦不應預測敵人的招式和攻勢,那麼涉獵對自己有用的技術、鍛煉身體所有部份、和不斷提高整體機能,就是把握戰勝之道。另一方面,戰鬥不同比賽,參賽者必須遵從比賽的若干規定和法則,但在真正戰鬥的自由層面上,也許敵方因循,以為有例可從,如果我們順應其勢,無形中就是配合了敵方所熟悉和適應的戰術,儘管己方未必完全失利,但已陷入於對方有利的範疇,苦戰難免。
既然水無常形,故此兵亦應無常勢,李小龍在戰術上最「狠辣」之處,在於他每每很快掌握對手的情況和習慣,繼而以對手不熟悉的手法對其攻勢進行干擾,甚至破壞,使對手無所適從,一籌莫展,在戰鬥中以自己獨特的節奏去破壞對手的節奏,是李小龍的格鬥殺着。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Be Water my Friend!」—李小龍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