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縮風險上升CPI升幅近五年最少 PPI續負增長

中國通縮風險上升
CPI升幅近五年最少 PPI續負增長

【本報訊】經濟疲弱,內地9月份通脹回落至「1」時代,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只有1.6%,為56個月低位;連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負增長,意味中國通縮的風險正在上升。有本港菜商指出,「蔬菜價跌,市民唔使食貴菜」。
記者:周燕芬

內地9月份通脹最大跌幅是蔬菜類,按年跌幅達9.4%。香港入口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袁昌指,「往年一斤菜心批發價要10蚊以上,9月只係5至7蚊一斤,平均跌幅達10多20%」。他分析,由於內地天氣良好,廣東省未有受太多雨水和颱風影響,產量顯著上升造成蔬菜價格下滑。他預期未來菜價會穩定下來,由於內地對蔬菜需求量大,對菜價會有支持。

菜價回落 生果價升

9月通脹最凌厲是鮮果,按年升16.7%。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表示,內地生果加價勢頭依然強勁,「好似啲新會柑,貴咗超過10%,其他水果最少都貴咗7至8%!」他分析,由於內地消費強勁,生活指數提高,對生果需求增加,加上運輸成本、人工成本上升;未來亦「只有升冇跌」。
9月份CPI表現遜於市場預期,亦較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統計局指出,當中1.3%為新增漲價因素,而0.3%比較基數效應;備受關注的居住價格指數按年升1.6%,住房租金按年升2.6%。期內食品通脹為2.3%,非食品為1.3%,而車用燃料和通訊工具分別錄得跌幅4%和3.8%。
西班牙BBVA中國經濟師夏樂分析,這反映內地需求疲弱,內地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處於下行軌道,於第二和第三季開始影響至上游行業,如建材、鋼鐵、冶煉等需求也在下滑。通脹放緩於未來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不單是中國現狀,連歐洲、日本、韓國、亞洲新興市場也一樣,環球經濟放緩,令通縮風險在上升。

貨幣政策需續放鬆

澳新銀行預期第4季通脹難逾2%,全年下調至2%;中國的通縮風險持續上升,因此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放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9月CPI回落較快,主要受去年基數較高的影響,預計10月和11月仍會反彈,全年預計會在2%左右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