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有不少攝影發燒友,重新追捧Olympus 4/3系統數碼單反,尤其是早年使用柯達CCD感光元件的幾部,愛它的靚色像幻燈片菲林。有玩家斥資過萬購入過時舊機,玩得專業的更自行修改RAW,發揮舊機威力,誰說舊機一定較差?
記者、攝影:童傑
近日在「奧林派」的討論區上,出現了不少4/3 Kodak CCD的心得分享及試拍照。4/3 Kodak CCD其實是Olympus在推出M4/3無反機前、於2003年已推出的數碼單反機系統——奧林巴斯單反系統,俗稱「4/3系統」。首三部型號分別為E-1、E-300及E-500,因用上Kodak Full Frame Transfer (FFT) CCD而以色水靚絕聞名。可惜後來因CCD耗電量大,及難以控制雜訊等問題,後續推出的新型號已改為其他種類感光元件,令此三機頓成絕唱。
激罕E1 菲林幻燈片
為何又會重新追捧它們呢?從事IT行業的彭雋諾(Ben)指,自己已有三個相機系統,因見影友用E1拍攝,被其照片的立體感所吸引,於是近月買了部E1試玩,「我在網上二手交易區花了足足一個月,才成功以$1,900買入,而鏡頭亦買了同樣停產多年的L1套裝Leica鏡頭14-50mm,前後共花逾$6,000。」Ben指E-1貨源極少,買一部少一部,「我只求買到,就好滿足。」記者記憶中,此機過往曾在星際城市商場的二手器材店作零星放售,但近日細尋,竟發現幾近絕迹。
當年推出時,E-1曾屬旗艦級機種,成像雖只有500萬像素,可用的ISO亦不高,但防水防塵的金屬機身,加上用CCD的色彩還原度高,因此隔了長達十年多,依然有人追捧,但Ben強調今天使用也要運用得宜,「打算買的玩家留意,此機並非一有陽光就有威力,而是要視乎對象的受光位,要在斜角受光時才可拍攝出立體感。」
資深攝影班導師阿巫,近月也買了E1,他發現越來越多玩家知道CCD色彩效果比一些用其他感光元件的單反機更佳,如拍攝佔中場地這類充滿色彩的場景,更適宜用E-1,「拍攝時,不一定要強光,但一定要有足夠反射光,主體色彩要豐富,拍雨傘效果便很好。」
教授菲林班多年的阿巫指E-1的色彩表現有點像彩色幻燈片菲林Kodachrome,「Kodachrome色調逼真、顏色飽滿,現在我也將E-1當菲林機用,限定在光源反差較大的環境下拍攝。」今天重新追捧E-1,也代表越來越多人想平玩CCD,「多了人知道CCD的好處,不過行CCD的相機本來就不多,相比同樣用CCD的Leica M8及Phase One大底相機,最便宜就是E-1。」
斥資過萬 多鏡玩E500
如何拍攝才能進一步發揮CCD的色彩表現呢?另一位玩家蔡漢傑(Tim)也是近月入貨,他買了在2005年推出的E-500機身,並添置了多支超廣角鏡、魚眼鏡、標準中距離等鏡頭,斥資逾萬元。他認為柯達CCD的相機較易過曝,玩家要留意高光位,務求拍出富立體感的照片,「拍攝時應盡量under測光,另外影藍天最好順光,才能表現出很好的色彩,不是如傳聞中有藍天便有效果理想的『OM藍』(Olympus獨有的藍天色彩)。」
近年還有個新玩法,就是玩家可自行修改E-500的色彩管理參數,令它更貼近E-1的色彩設定。Tim說:「每個廠商都會因應感光晶片的特性而調整參數,從而達到某些目的,例如增加相片的銳利度及色彩等。原來E-500可以用能讀取及修改16進制檔案的軟件如HxD,修改RAW檔中的識別碼至貼近E-1的色彩設定。」因此買不到E-1不緊要,E-500依然可以改裝到貼近E-1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