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士一役,加上禽流感,有助及早檢察病情的體溫計,已成家庭常備用品。不過,消委會測試市面上25款電子及紅外線體溫計時卻發現,售價介乎43至179元的傳統棒式電子探熱針價錢便宜,但整體表現,包括準確性、穩定性及堅固度等,較售價達850元的「貴價貨」更理想。
更勝850元貴價貨
電子體溫計的款式越出越多,除了傳統口探及肛探款式,量度耳、前額、太陽穴及耳垂背後的紅外線體溫計紛紛應市。消委會最新測試發現,可量度口腔、腋下或肛門溫度的傳統棒式電子探熱針,其測試的整體表現均較其他類別優勝。此類別的七款樣本,包括準確性、穩定性及堅固度,均獲滿分評分,表現理想。
每款溫度計均重複量度三個溫度值三次,以測試讀數是否一致,表現最理想的樣本售價竟然最低,介乎43至179元,其中售價最廉宜的兩款樣本,分別是屈臣氏及萬寧的電子體溫計,價格分別是43元及50元,整體表現較定價229至850元的樣本更好。
售價較貴的18款樣本測試表現亦理想,測試樣本的評分介乎3分(1款)至5分(3款),大部份得4.5分(8款)和4分(4款)。不過,其中有3款表現相對不足,平均誤差超過0.2℃。其中便利妥量度耳朵或額頭的多功能電子探溫計,誤差最高達到0.3℃。
使用方便程度則由用家作評估,用家普遍認為,量度口腔、腋下及肛門的電子體溫計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讀數。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體溫計時,需考慮使用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及量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