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又公關災難(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 阮穎嫻

陳茂波又公關災難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 阮穎嫻

陳茂波夫婦的言行,對服侍他們的公關來說真是一場災難:出租劏房、醉駕、囤地,鑊鑊新鮮鑊鑊甘。前陣子陳茂波夫婦被子女就讀學校的家長控告,又「出事啦」。
記得當時其中一天的報紙標題,是「許步明自稱跪十架前 為敵人祈禱四十天」,許步明穿的衣服,還是十字架圖案。從前有事,男人可賴老婆;當老婆都有事,那惟有搵耶穌(笨)了。我有朋友跟陳茂波夫婦去同一家教會,說他們十分虔誠。然而事實證明:你有沒有犯法跟是否信教毫無關係。
教徒形象是公關伎倆,雖然是次主要是法庭作供,但應該早已預料傳媒會報道。他們的問題是:一、太刻意;二、誤判教徒的社會印象。
許步明特意穿金色十架圖案的上衣,明顯是硬砌上去的,跟梁振英去英國照的全家福一樣,過份策劃只會令人覺得更加虛偽。
本港也有衣服公關的代表:長毛議員。長毛最知名的就是一頭長髮加哲古華拉上衣。他多年過着簡樸生活,到處論述他反資本霸權的思想,在公眾面前言行一致,處處體現革命精神,哲古華拉上衣就能突出他的形象。許步明一直沒有強烈的教徒色彩,其夫行為亦惹怒不少教徒,所以十架上衣反成負累。而且,她竟然講得出「跪在十架前,為敵人祈禱四十天」。這些肉麻的句子就令人覺得難以置信。稱控方為「敵人」,字眼中強化了她對控方的憎恨,顯示她無法原諒對方,不合教會博愛寬恕的教導。
中世紀教會擁有判罪的權力,但權力使人腐敗,當年多少冤案就此發生。自從政教分離,法庭就成了公義的守衞,力求人人平等,以客觀事實為據,這是西方社會多年掙扎修成的正果。在法庭講耶穌,但耶穌又同案件無關,總有說不出的違和感。
至於陳茂波在庭上搥胸亦有宗教意味。庭上搥胸是舊約中猶太人撕心裂肺時的表現,陳在代表律師提到需共同承擔責任時搥胸,是故意或無意則不得而知,看來他本人真的非常「虔誠」。
陳茂波夫婦小動作多多,其實是嘗試用聯想(association)的方法,暗示他們虔誠,他們是好教徒,所以一定是好人。但他們本身形象不佳,曾多次被踢爆說謊,不認自己的兒子是家人,種種醜聞加上語言偽術,強調自己教徒身份反而有反效果。香港是世俗(secular)的社會,賣宗教狂熱無用之餘還有點矯情。況且,近幾年教徒的品牌每況愈下,更有「耶膠」一詞形容一些盲從教內權威,實際上做出違背聖經和耶穌教導的教徒。像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嘲諷年輕一代「不如帶埋菲傭去遊行」等均令教徒的形象插水。
當然,社會上攻擊教徒的只是一小撮人,但現今大眾已經覺悟到教徒不等於「純潔」或「好人」。教徒得分清楚,只有小部份人攻擊宗教本身,大部份人尊重宗教自由,問題是某些教徒、教會及宗教領袖不應本着耶穌之名,喪失思考,是非不分,欺壓弱小,諂媚權貴,然後一邊虛偽地以為自己活出耶穌的愛。
早前反同和撐同運動,教內支持民主和反對民主的聲音,令很多教徒更深思自己宗教與生活的連繫,不會再盲目覺得,某某明星是教徒,所以我撐她;宗教領袖這樣說,所以是對的。
陳茂波夫婦挖空心思在法庭明示暗示自己是虔誠教徒,是覺得這樣做可能會有利,但他們並不了解現今社會對教徒看法的轉變,以及教徒本身的知性變化。陳氏夫婦今次想出用耶穌過橋的拙計,實行碌爆耶穌張卡,其他教徒亦受累。下次出事,除了耶穌,還可以找誰?

阮穎嫻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