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是法國人;這個幾乎全被美國人壟斷的遊戲,還要一個人獨得這個殊榮,一點也不簡單。話說回頭,對上有非美籍經濟學家獨得這個獎,是上世紀1999年的Robert Mundell和1998年的Amartya Sen。畢竟,在二次大戰後,世界各地的人才都聚到美國;正所謂出處不如聚處,雖然沒有甚麼歷史和文化,但美國因為地理和制度的優越,主導了廿世紀的意識形態。
嚴格來說,Tirole也有他的美國淵源;至少他的博士學位是在麻省理工拿的。他寫關於產業組織理論(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也是不少中階課程的教科書;根據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部編制的排名,Tirole的著作被引用的次數,排名11,比起許多已經得獎者還要高;學術圈中,他獲獎呼聲甚高,所以不算異數。
產業組織理論,在經濟學圈子,叫IO。讀書時,教授曾經講過,這是作為經濟學者,想賺大錢,就要好好鑽研這一科。許多人以為經濟學者對市場有研究,可以靠炒賣賺大錢。事實上,學術成就高的經濟學者,炒作成績不見得突出。炒到街知巷聞的經濟學者,學術水平卻不敢恭維。讀IO賺大錢,要為壟斷市場的大財團服務,在法庭做專家證人,在坊間寫文章護航。有位退休前輩講,經濟學家在反壟斷法官司的收費,可以比律師還要高。
Tirole的研究範圍甚廣,但離不開以委託和代理關係(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hip)以及資訊不對稱來分析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行為。以香港的電力監管為例,在利潤管制協議的框架下,被監管者不但沒有誘因去降低成本,而且更會和監管者合謀,將成本提高。又以港鐵為例,在票價監管加上地產利潤補貼,理論上營運者有誘因去降低成本,但卻引來機構不務正業的危機。Tirole自己的說法是,不同的行業和環境,有各自的因素和條件,沒有一套可以應用的通例。
換句話說,政府在設計制度時,宜參考經濟學者的意見,也難怪Tirole如此得到主流經濟學行家支持。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