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秩序下的香港(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國際新秩序下的香港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就在香港朋友持續奮鬥佔中的當下,國際上有兩件大事值得注意,表面上看來與佔中行動無關,但究其本質卻可以影響到香港民主化的前景。一是IMF指稱根據PPP計算(假設你相信中國公佈的統計數字為真),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另一為中國總理李克強出訪俄羅斯,除了簽署各種經濟合作協議外,在外交上也強化了雙方的夥伴關係。
這兩件事情和香港有甚麼關係呢?
首先要知道,歷史所揭櫫的經驗是,從財富到權力的過程,國家往往轉向好戰的特徵。這是因為該國認為地位及榮譽較以往更重要,而遂行國家意志的方法之一,便是強制對手屈服,如同二戰德國對於歐洲,日本對於亞洲等國的態度。不過,這只能說是過去千年以來的人類模式,隨着主權國際體系與國際法的確立、全球化互賴、核武保證毀滅等要素影響,目前大國的心態已有了些許變化,行為亦會受到節制,像是此次烏克蘭危機,若是在冷戰時期或更遠以前,不難想像俄羅斯的大軍壓境,而非停留在邊界威嚇。
這種改變可能適用於中國:當中國「入世」時,她從輸出革命者變為遵循體制者,藉由既有的體系規則與資金,獲得了發展的良機。西方世界當初也希望,讓中國一步步融入西方主導的秩序,就似蘇東波的民主化過程(那時還沒出現俄羅斯等國的民主逆流)。然而,這十多年來中國未依照西方的估計演變,反倒隨着國力上升,出現了前述的好戰特徵,具體呈現在與鄰國的邊界糾紛。如今,當中國成為第一經濟體,世界各國更關心的是中國如何行使權力。就雨傘革命來說,至少中國仍在乎其聲譽,或說仍服膺於鄧氏實用主義的考量,因為聲譽是做生意的工具。這就是為何香港可暫時免去天安門屠殺的恐懼,相對於中國內地,也不會出現武警等部隊的恣意妄為。
但這個國際秩序正在受到侵蝕,苦於歐美制裁的俄羅斯更有理由與中國密切結盟,世界彷彿又回到冷戰時期。也就是說,以中俄為首的專制集團,已經形成對西方民主陣營的嚴酷挑戰,意識形態再度主導中國對外政策。於是從上周起,北京試圖為雨傘革命定調,譴責外國勢力陰謀干涉港政,中國官媒也直接點名美英有計劃地聯合學生,意圖扳倒中國,而香港各親共團體便如得到令箭,開始從法律、輿論等層面反攻。一夕間香港竟成為間諜大戰之地,不禁讓人回憶起香港曾被稱為東方柏林的那段歲月。
不同的是,從前的東方柏林靠外來勢力決定走向,這次則有了主導自身命運的能力。當中國的財富已經超英趕美,她所追求的價值將轉向地位及榮譽,香港的反抗等於是正面挑戰。那些亟欲「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共產黨員、亟欲受到世人「尊敬」的中國人民,似乎更樂於展現其實力使香港低頭,種種匪夷所思的斷水斷電和經濟制裁說充斥坊間,她們仍未釐清普世價值與領導本質。如何平衡自身認知與回應民眾訴求,對北京來說亦為艱難的選擇。令人憂心的是,當超越一切的中國卻無法得到該有的地位與聲望時,那將是兵行險着之始。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