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若爾主張 可啟示港管制問題

梯若爾主張
可啟示港管制問題

【專家之言】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席副教授徐家健表示,像芝加哥學派的主流經濟思想,一向都說管制越少越好,梯若爾的主張則是有時有需要管,「但要做好行業分析才管」,他的研究對本港的管制問題有不少啟示。

合併可造成反競爭效果

徐家健指以電力管制為例,香港的做法是利潤率設上限9.9%,但造成電力公司擴大投資求加價。歐洲多國則在電力價格設上限,卻令電力公司無足夠誘因增加效率。他指從梯若爾的角度看,這兩種一刀切管制方法都不足夠,要令管制有效就要更深入,像起發電廠也要看具體情況對成本分擔作安排。
另一個例子是競爭法,他指香港現行競爭法並不包括管合併,但梯若爾指出,一個行業的上下游公司合併,有時不像傳統經濟學家所想那樣沒有問題,而是會造成反競爭效果,本港競爭法在這一方面有漏洞。
諾貝爾經濟獎學獎多數由美國人奪得,梯若爾身為法國人奪獎,算是小小異數,但中大經濟系教授莊太量指出,其實梯若爾也是在美國讀博士。他指當代經濟學以美國為主流,無論大學或經濟學期刊都是美國最多,所以得主多與美國有聯繫。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