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學者壟斷 干預派罕有獲獎

打破美學者壟斷
干預派罕有獲獎

梯若爾(圖)是歷來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法國學者,也是相隔25年後再有法國人奪得這項殊榮,打破多年來經濟學獎幾乎被美國學者壟斷的局面。而他憑藉研究市場力量及規範脫穎而出,亦顯示委員會不再獨沽一味,幾乎只將獎項頒予推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自由派學者。
過去20年經濟學獎得主均有不少共通之處:大部份得主來自美國,年齡是55歲以上男性,多半反對「大政府」干預市場,主張削減公共開支,屬支持「經濟穩定」及「預算紀律」的保守學派。如去年獲獎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法馬、漢森和席勒,就是憑對資產市場的走勢研究而獲獎。

新古典主義淪市場魔咒

今年正值歐洲經濟危機日深,新古典主義由顯學淪為市場魔咒,主張以政策擴大市場需求的凱恩斯學派重新冒起,不少人都期待諾貝爾委員會的取向會有所改變。
儘管委員會事前強調自由學派與干預學派之間的爭論瞬息萬變,經濟學派並非甄選得獎者的因素,但《福布斯》專欄作者沃斯托(Tim Worstall)就認為,梯若爾的研究一反自由派主張,他獲獎意味了「不完美市場競爭」不應再受主流經濟學派否定。
法新社/《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