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像館】詭村探險記 舊日曆露玄機

【顯像館】詭村探險記 舊日曆露玄機

密集的市區大型商場和屋苑,一山之隔卻是一條杳無人煙的農家村落。兩位廢墟迷來到油塘魔鬼山,一條不為人知的廢村,一邊記錄廢墟之美,一邊揭開這條詭村落的身世。
記者:蘇汝卿 攝影:江俊豪 王俊龍

「我們一直玩菲林攝影,大城市高樓大廈都拍過了,慢慢發掘其他地方。」厭倦都市景色,近年不少人像Ken和Bill轉戰廢墟,興起了廢墟攝影。住在油塘的Bill一次行山時遇見村民,經村民指示下發現這條隱藏於魔鬼山的廢村,樹林籠罩下,目前剩下七、八間單層房子,還見柴房、豬欄和蓄水池等典型農耕設備。

除了拍照,二人最愛當偵探,眼前的廢村像一所博物館。Ken小心翼翼地在昏暗的客廳拿起銀行印製的利是封:「這間金城銀行,查看資料在2001年給中國銀行合併,現已不存在。」他們為每件物品「開檔案」,嘗試追溯一段段被遺忘的時光:例如絕版「黑人牙膏」上繪有黑色皮膚人像,但1990年因種族歧視爭議,改以白人作商標; 1995年,固網電話號碼數字由7個增至8個。

巧遇前村民,廢墟迷Bill和Ken才能找到這條魔鬼山叢林內的廢村。

Bill和Ken是除了喜愛拍攝廢墟,更會從每件小物件中尋找以前居民的生活片段。

1995年香港固網電話號碼由7位改成8位數字,Ken指出這印有7位電話號碼的膠袋至少有19年歷史。

Ken指出現在已經難以再看到這真正的「黑人牙膏」,因為商標涉歧視黑人,「黑人牙膏」1990年改以白人作商標。

Bill走進一個大深坑,「這是蓄水池,相信是用來灌溉。」他推斷這條村落以務農為主。

農家自製陳年藥酒──老鼠仔酒。

「我們以前只顧拍照,但後來入村時與人交流愈來愈多,原來還可認識歷史文化。」有時Bill會在廢墟發現人為破壞的痕跡,他亦有對策:「儘量不公佈廢墟的地點,但會留下提示讓大家去尋找,希望大家要經過一番努力才找到,更加會好好保育它們,讓下一批朋友也可拍到同一個景致。」

揭開牆上泛黃的日曆,「有些是 2003年、2006年,我們相信村民是陸續遷走的。」有廢墟迷追尋影像背後的故事,有人的根就在此處。下一集,我們找到這條村的前村民,一起揭開當年深山建村的故事。

7時06分,廢墟靜止於某一時代,對於這些攝影愛好者而言,是一所博物館。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