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出新秩序(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佔出新秩序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遮打革命已半個月,中共策動群眾進行的輿論戰,論據都是以「示威破壞社會秩序」為基礎,從交通和經濟角度批評示威群眾。但提出的所謂事實,例如要到律敦治醫院分娩,用紅隧過海要五小時,佔領影響建築工人「開飯」等等,全都是可以不攻自破的笑話。
佔領示威的確對交通造成影響,這是不能否定的。巴士改道的確對原本要在「佔領區」乘車的市民構成一定不便,但改道安排做得不夠好,卻導致其他道路出現問題。筆者連日到港九三個佔領區外圍觀察,發覺九龍區問題相當嚴重。旺角警署一段通菜街從沒被示威者佔領,旺角道及彌敦道交界早已解除堵塞,近二十條巴士線本可再次修訂改路安排(如1及1A),甚至恢復原有路線 (如33A,52X,72X往新界,44,58X,67X往旺角東站),可稍舒緩近花墟一段的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和窩打老道交界一帶,以及塘尾道的交通繁忙。但九巴的死板和缺乏快速反應,就使這些路段的擠塞問題持續。若批評九巴在協助推動「示威者影響道路交通」輿論,或是不足為過。
另一方面,綜合多日的觀察,沒被佔領的道路,包括平日嚴重擠塞的紅隧、西隧港島出口道路,都非常暢通,早上繁忙時間在深水埗乘搭隧巴可在15分鐘內到達港島,從油麻地往元朗也快了約10分鐘;改變乘車習慣還換來原本繁忙的路段空氣得到改善,這些不是港人長久已來期望的嗎?可以見到佔領產生一種新的城市規劃理念,值得保存作日後之用。或是從巴士公司角度,這次示威得出的數據,隨時有助日後路線發展增加收益。
在經濟方面,零售業真正受影響的是在旺角和銅鑼灣佔領區附近平日主力接待中國旅客生意的店舖而已;旺角砵蘭街和新填地街其實可以行車,裝修店舖所謂生意受到影響不過是言過其實,筆者上周也在該處購買了一些要召喚客貨車運送的大型工具和物件;或者一切只是商戶和貨運業的心理作用多於實際,甚至是部份親共的運輸業人士為協助港共編造輿論,也是說不定的可能性。更是示威者發動「幫襯小店」行動,卻有意無意地刺激本地經濟。而且,自由行旅客減少,街道和港鐵車廂不再擠迫。同樣地,這些畫面不是港人渴望已久的嗎?
將焦點放回佔領示威本身,既出現自09年反高鐵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覺醒,而689政權、港共公安部的野蠻無理也一次過呈現於市民眼前,這對香港日後的政治發展和社會秩序重整有深遠的影響。還有土共和黑幫分子的搗亂,把老一輩市民本來藏於心底對67暴動和警察「收片」的陰影翻動出來,這更對日後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港中關係,造成難以修補的傷痕,
所謂「一個銅幣有兩面」,遮打革命固然對目前香港社會構成影響,但也的確埋下日後香港社會朝正面方向發展的種子。支持爭取民主的市民與其跟土共爭拗於示威構成的所謂破壞,不如放遠眼光看待示威帶來香港長遠發展的契機。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