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 君 - 俞曉群

昏 君 - 俞曉群

所謂「君不君」,是說君王做事違背其行為規範,自然會給自己或國家帶來禍患。按照五行類分,木發生怪變,對應貌之不恭,表現在君王身上,則有「不恭敬」一類事情發生。
不敬之事,首推為不孝。《左傳》記載,魯襄公去世,季武子要立公子裯接任魯國之君。穆叔說:「此人服喪無哀痛之情,哭泣時卻面露喜容,此為不遵禮規。如果立他為君,一定會帶來禍患。」但季武子不聽勸阻,依然立公子裯為國君,即魯昭公。後來昭公聽信讒言,攻打季氏,兵敗出逃,死在國外。
與此類似之事,發生在三國時期,魏文帝守喪之時,數次出行遊獵,體貌不重,風尚通脫。幾位大臣以死相諫,均被處以極刑。所以《宋書》記載,魏文帝之行為,等同於當年魯昭公,國運不會長久。正所謂:「天下化之,咸賤守節,此貌之不恭也。是以享國不永,後祚短促。《春秋》魯君居喪不哀,在戚而有嘉容,穆叔謂之不度,後終出奔。蓋同事也。」
其次,帝王做事不恭敬,漢靈帝是一位佼佼者。他多次在西園中做遊戲,命令後宮之采女裝扮成客店主人,他自己穿上商人服裝,裝成旅客。來到客店後,讓那些裝扮成店主之采女安排酒食,與靈帝共同暢飲,以此為樂。史官判定:「此服妖也。其後天下大亂。」
當然,漢靈帝這樣做也不是首創,其前輩漢成帝在位時,就喜歡化裝成庶民百姓,悄悄出宮遊玩。他讓隨從穿上白衣,以布扎頭,攜帶刀劍,或乘小車,或騎駿馬,到郊外曠野中遊玩。王音、劉向等許多大臣勸誡,成帝都不聽。其中以谷永一段勸說辭最為厲害,他講述「既然帝王以天下為臣,就不能再留戀私家生活」之道理,其中寫道:「今陛下棄萬乘之至貴,樂家人之賤事;厭高美之尊稱,好匹夫之卑字;崇聚票輕無誼之人以為私客;置私田於民間,畜私奴車馬於北宮;數去南面之尊,離深宮之固,挺身獨與小人晨夜相隨,烏集醉飽吏民之家……。典門戶奉宿衛之臣執干戈守空宮,公卿百寮不知陛下所在。 ……」
總之錚臣常有,緣於昏君層出不窮。比如那位吟唱《玉樹後庭花》之陳後主,其做事不恭敬之行為,也不在喜愛趙飛燕之漢成帝名下。陳後主每當祭祀時,都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參加。誰敢規勸,他就殺誰。而自己身邊聚集一幫人,號為狎客,陪他專以詩酒為娛,不卹國政。秘書監傅縡上書諫曰:「人君者,恭事上帝,子愛下人,省嗜欲,遠邪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大神,專媚淫昏之鬼。小人在側,宦豎擅權,惡誠直如仇讎,視時人如草芥。後宮曳羅綺,廄馬餘菽粟,百姓流離,轉尸蔽野。神怒人怨,眾叛親離。臣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陳主不聽,驕恣日甚。未幾而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