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君之言 - 左丁山

陳日君之言 - 左丁山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樞機大主教陳日君主動接受傳媒訪問,力主學生見好就收,主動撤退,不再佔領金鐘,學生不同意,凸顯了世代鴻溝,一些成年人與Y世代的想法完全不同。
究竟陳日君講了甚麼?明報十月九日有他的談話全文,看了便知一二,基本上,陳日君認為:「撤退是為保存我們的實力。政府想拖下去,不要中他的計。民意還在我們這邊,不要讓人民付出太多,是時候讓學生返學,讓每天返工才有飯吃的老百姓能返工,我們在明處,敵人在暗處,反暴力的我們在明處特別吃虧,時期愈長愈吃虧。以後有許多不合作的行動我們可以選擇。你們策劃好了再出動時,我們、學生們、老百姓,都會在你們身邊!」
一些學生聽了,指上一代人有六四恐懼症,恐怕傷亡,但這種情況不會在香港發生,沒有得到結果之前決不撤退!其他評論員或議員(如張超雄)也曾批評那些呼籲撤退的人(如沈祖堯、李國能、羅致光)實際上是幫特區政府出聲,意圖吹散佔領運動。
左丁山早已在本欄(十月六日)說政府自知放催淚彈犯下大錯之後,會改用拖延戰略,拖垮佔中,過往十日的情況,正是沿着那樣的劇本發展,特區政府故意不清除無人佔領的街道(遮打道、德輔道中),讓交通不便得不到紓緩,更且幕後推動不同的商界團體、社團輪流發聲投訴生意下跌,交通擠塞,中西區小童返學難等等聲音,正在為佔領人士帶來巨大的民意壓力,即使同情佔中的小生意人,也感到焦急無耐。對話云云,劉江華只是副局長,地位不高,以前在立法會主打泛民,口不饒人,與學聯代表對話籌備會議,是學生的一個難纏對手,根本上就是負責拖延時間。果不其然,玩咗兩日之後,林鄭月娥就採取主動,指責學聯無誠意,取消對話,讓學生「心浮氣躁、沉不住氣」,最後如陳日君所言,中了計。一場佔領運動,吸引廣泛國際傳媒報導,為香港學生及公民社會,博得好名聲,佔領人士即使撤退並不是敗走,其實可以另闢言論戰場,打持久戰。陳日君看通局勢,學生聽他的話,不會吃虧到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