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1);小人同而不和(2)。」
《論語.子路第十三》
(1)和而不同: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
(2)同而不和:同,苟同。和,和睦、調諧。盲目苟同,但不能與人和睦相處。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是說君子言行忠信,而不結黨營私;小人則與此相反。「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是說君子莊重自持而不與人爭勝,合群而不結黨。君子守着正道,修養心性,懂得中庸平和之道,當然心胸坦蕩,能與人和睦相處,而不會結黨營私;小人則與此相反。君子通達事理,有自己的見解和處世原則,故能泰然處世,能與大眾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不會盲目苟同;小人不明事理,缺乏自己的見解和處世原則,容易人云亦云,結黨營私,盲目附和,所以無法與大眾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從心性修養的境界而言,越往上升華越繁榮,越能包容萬物,越需要和諧而非相同。
被尊為「法蘭西思想之父」的伏爾泰(Voltaire)有以下名句: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衞你說話的權利。」
「人世間所有的榮華富貴不如一個好朋友。」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
「親愛的讀者,請你相信我這句話吧:萬萬不可以輕易相信。」
面書表態留言,由以往的「不喜勿插」變成今日的「不同意即unfriend」,不只是朋友之間,父母子女都一樣unfriend,冇情講亦冇面畀。
非友即敵造成的社會分裂、關係撕裂,實在令我極度痛心。
香港今後,何去何從?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