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有時也是負累。曾幾何時,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回鄉探親,總會帶一瓶冰酒作為手信。加拿大香港人不少,尤其溫哥華、多倫多,碰口碰面都是自己人,可能忘記了身處地球另外一面,最大分別,是冬天嚴寒的天氣,一瓶只有在極冷環境才可以釀成的冰酒,更勝千言萬語。加拿大與冰酒,不知不覺畫上了一個等號。然後,冷的印象深刻烙印,潛意識以為如此冷的氣候,除了冰酒就應該不能釀造其他餐酒了。
奇怪的是,生產冰酒不是加拿大專利,德國有,奧地利有,瑞士有,甚至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中國都有,但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些國家生產餐酒的可能性。
剛剛參加了加拿大領事館主辦的葡萄酒晚宴,預備的有紅有白有粉紅,就是沒有冰酒,刻意強調加拿大葡萄酒被忽略的一塊,總領事J. Ian Burchett又特別安排了兩款香港未有進口的冷門葡萄酒,包括在Nova Scotia生產的Benjamin Bridge Cabernet Franc Rosé 2013及Ontario產區的Henry Of Pelham Family Estate Baco Noir Reserve 2010。
整個Nova Scotia半島只有11家酒莊,未喝過應該沒有人會取笑吧。後者也夠罕見,釀酒用的葡萄品種Baco Noir是由法國的Folle Blanche及北美洲另一個不知名的品種混種而成。早期加拿大人認為氣候冷,如果要生產葡萄酒,便要種植耐寒的品種,人工混種葡萄被視為唯一出路,於是植物學家創造了好些新品種,Baco Noir是其中例子,還有釀造加拿大冰酒的主要葡萄Vidal。
事實上,加拿大地域廣大,並非全部位處極冷地帶,Ontario地區的葡萄園,原來落在意大利Tuscany相若的緯度!這樣一來,加拿大根本不用想得太多,索性種植一些適合冷氣候生長的歐洲葡萄品種便行,畢竟歐美混種的混血兒品質始終及不上歐洲的藍血貴族。晚宴的真正主角,正是Chardonnay和Pinot Noir。一白一紅兩組葡萄酒,以蒙瓶形式品試,四款Chardonnay,其中混入了兩款其他國家產品,五款Pinot Noir,亦只有三款產自加拿大。
Chardonnay一組,儘管我的一票投了給Louis Latour Puligny-Montrachet 2011,但Norman Hardie的Unfiltered Chardonnay 2012令我驚喜,那種成熟果香及圓潤口感,不會想像得到原來產自Ontario。好戲還在Pinot Noir一組。秘密潛入的包括了被視為Pinot Noir聖殿的法國Bourgogne和新世界典範新西蘭Central Otago,結果我的最愛是British Columbia地區Quails' Gate酒莊的2012年出品。她的動物毛皮氣息夾雜在礦物,香料的豐富層次,完全無懼大師姐Bourgogne的氣燄。當Bourgogne的身價屢創新高,我知道下一站的方向了。
Benjamin Bridge酒莊: http://www.benjaminbridge.com
Henry Of Pelham酒莊: http://www.henryofpelham.com
Norman Hardie酒莊: http://www.normanhardie.com
Quails' Gate酒莊: http://www.quailsgate.com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