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變遷有的時候像急風暴雨般來臨,當事人固然可以清楚感受到它的威力,旁邊的人、不干事的人也隨時被波及。最近香港的「雨傘運動」就像驚雷般震動着香港社會,也令早已不把香港放在心上的國際社會重新留意這個地方。
可是,也有些政治變遷是和風細雨的,來得隱晦,即時大家不覺得有甚麼異樣,又或沒有甚麼震盪,但變動之大,影響之深遠卻可以不亞於急風暴雨式的政治變革。
這裏說的是英國上星期末的兩場國會議席補選。其中一個選區在英格蘭東南部,向來是保守黨的堡壘;另一個議席在西北部曼徹斯特附近,從設立議席以來一直是工黨的囊中物。選舉結果是,近年冒起的英國獨立黨(UKIP)輕取了東南部的保守黨議席,第二個議席則僅輸600多票予工黨候選人(2010年大選工黨大勝6,000票)。換言之,UKIP不但對傳統保守黨選民有吸引力,在工黨堡壘也能打開局面,難怪UKIP黨領袖Nigel Farage驕傲的說,UKIP是當前唯一能代表全國的政黨,不像保守黨、工黨那樣劃地為牢。
Farage向來是吹水大王,常誇誇其談,這一回卻沒有言過其實。了解英國政情的人都知道,保守黨、工黨主宰英國政壇超過八十年,可他們其實各有地盤。保守黨在英格蘭東南部有明顯優勢,工黨不易越雷池半步;工黨在英格蘭西北工業重鎮及蘇格蘭則有強大支持,保守黨以至其他黨派不易分一杯羹。這種各有地盤的情況自「戴卓爾革命」後更為明顯。以保守黨為例,從九十年代開始它在蘇格蘭地區的議席便大縮水,2010年大選更只剩下一個議席。
這一回UKIP不但在保守黨根據地成功挑機奪取議席,在工黨地盤也差點創下奇蹟。要是選舉再過三幾天才舉行的話,UKIP大有可能迎頭趕上,連工黨的safe seat也拿下。UKIP能分別打破兩大黨的堡壘,把他們的支持者爭取過來,Farage說自己的黨才是全英國的政黨不能說沒有根據。
那為甚麼說UKIP在補選中勝出是英國政治大變的兆頭呢?有兩點可以說明。其一是UKIP的冒起確實顛覆了英國政治體制中的兩黨架構。自從逐步擴大選舉權以來,英國政治的主旋律是兩黨制,一次大戰前主要是保守黨跟自由黨之爭,三十年代開始則是工黨跟保守黨對壘,第三黨不管是八十年代的社民黨或現時的自民黨都無力挑戰兩大黨,更不要說踩兩黨的場。UKIP今次一舉挑戰兩黨,把兩邊的選民都拉了過來,模糊了黨籍分界。一旦傳統黨籍再不能發揮作用,兩黨制格局便有可能打破,形成多黨角逐的局面,而聯合政府則變成常態。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政治精英階層大受衝擊。過去兩黨爭雄時,黨內高層不是牛津、劍橋畢業生也出身名校,自年輕時代就受栽培,不必在草根打滾。UKIP的冒起不但殺這些精英一個措手不及,也令他們不得不面對自己脫離現實、脫離群眾的情況。牛津、劍橋不再是「賣座」保證,反而像UKIP般走進群眾中,跟他們打成一片,說他們的語言,按他們的喜好做事更有叫座力。UKIP能成功撬走工黨票源,靠的是大打「反移民」這張牌而不是空談甚麼新方向、理念。
從被視為保守黨B隊變成力足撼動兩大黨的新銳,UKIP大有可能成為蘇格蘭民族黨(SNP)那樣的力量,令英國政治來個翻天巨變。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