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沒有領袖全民自主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沒有領袖全民自主 - 利世民

近幾年的商業管理暢銷書,很少見到關於「領袖」的書;Seth Godwin在2008年出版的《Tribe》,勉強也可以歸類在其中,但也是七年前的作品。
原始人靠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原始的經濟關係發展出領袖與追隨者。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亦要領袖。可是進入了農業社會,甚至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的資訊經濟,領袖的概念在變,影響力也在退減。現在我們見到的社會轉變,並非出現在一時三刻間;連串漫長的發展至今,見諸於今日,就是一場沒有人可以召喚,但又沒有人可以叫停的雨傘運動。
很多人說,這是全民自發的運動。社會在變,可是政府和政治總是跟不上社會的步伐。資本主義的範疇好一點,至少商管類暢銷書的作者,更早發現「領袖」這個概念正在褪色當中。英語世界,Leadership和Stewardship是兩個很類似,但又不盡相同的概念;Leadership有衝鋒陷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而Stewardship的要求則更高:大家同在一條船上,開往未來未知的水域,沒有人知道目的地在哪,船長除了要比別人更早察覺前方的凶險,做足預防和準備,也要管理船上僅有的資源,以及船員之間的和諧。諸葛一生唯謹慎,大將無赫赫之功,能夠全隊人齊齊整整就已經很了不起。

當別人的領袖,或許總有一天會變成過時的觀念。在隨之而來的世界,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領袖。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單是這個問題,就考起了許多人。錢,只是交易的媒體,有再多的錢,也要知道想怎樣去花。就連這樣簡單的一個概念,許多人都掌握不了。錢,可以享樂,也可以用來創造更多價值;資本主義就是建立在這兩個概念之上。
另外,同理心是人類生存在社會中,最重要的能力。能夠設身處地去從別人角度感受和思考。有同理心的人,更懂得自省自處自主,更少猜疑和憎恨。今天我們見到社會的怨氣和撕裂,其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靈尚有進步的空間,從這個角度看,矛盾和衝突是轉變的陣痛,要靠智慧去化解和過渡。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