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落pub就不過是剝到一地花生殼,然後幾杯啤酒碰杯飲杯,是很單純的柴娃娃Happy Hour時光。但當銅鑼灣新寧大廈都消失不再,那不懂辨酒卻扮識飲酒的時代,原來一早已離我遠去。
劈酒,又或者應該說蒲吧,去到個某年紀,應該要優雅一點、要chic一點,所以,忽然間城市裏才一窩蜂的流行起威尼斯小酒館Bacaro,又或更直接一點的Gastropub,在這些「社交場所」裏,酒是主角,雞尾酒也好,啤酒也好,每一口的味道都是用舌頭慢慢細味的。連佐酒的小食也不能再隨隨便便了,西班牙tapas熱潮未退,卻又輪到意大利餐前小食來襲,這一夜能不醉無歸嗎?
記者:李 莉
攝影:黃子偉、林栢鈞
芝士cocktail配西瓜吞拿魚RISI e BISI
有人說,沒去過Bacaro,就別跟人說去過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的小酒館傳統上連半張桌椅都沒有,大家都是立飲立食,一到八點就拉閘,有些連熱盤也沒有。別說這在香港行不通,就連威尼斯都越來越少正統Bacaro,座落於九如坊的RISI e BISI,設計概念雖然以Bacaro為藍本,但由裝修到食物,其實有點不一樣,不過始終如一的,是酒。
去酒館,酒,理所當然是焦點。而RISI e BISI可以迅速地成為中環人的新寵,也就是因為有很多好酒。
平飲罕見威士忌
先說啤酒,低調的老闆特意搜羅世界不同的小批量生產的手工啤酒,有些帶有橙味有些則有苦瓜味,連我本來不太愛啤酒的,都有衝動試多幾種。不過,最吸引的,還是這兒的雞尾酒,由賣相到味道都總是出人意表!例如,有一杯叫Campania Holiday,意想不到的用上Mozzarella芝士伏特加,再配上香草番茄糖漿和鮮檸汁等,喝下是清新的香草香味,絕對是餐前最佳cocktail!另一款在威尼斯也相當流行的Affogato Fizz,冰滴咖啡混合伏特加、菠蘿汁,似甜品又像咖啡,煞是有趣。其他關於酒的,我想一系列幾近絕種的日本威士忌應該令一眾whiskey粉絲着迷,例如市面罕見的「輕井澤」是老闆很早以前原桶買回來,價錢至今早已不菲,但這兒卻以相當合理的價錢出售,大概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單純原因吧。
RISI e BISI不純粹是Bacaro,還因為這兒的Cicchetti(即意大利版tapas)全部即叫即製,是名副其實的新鮮熱辣。事實上美酒美食從來不能分割,於是老闆找來新加坡籍廚師Poh Poh設計菜式,意大利麵全是手打,一道肋骨要用上72小時醃製,最喜出望外的是用西瓜扮吞拿魚扒,每碟小小的,有驚喜也好味道。
所以,才不過黃昏,三三兩兩的客人早已擠滿狹小店內,而看他們分佈的位置,就能知道坐吧枱前的多是為幾杯好酒而來,至於瑟縮一角在密密吃的,則多以美食為大前提。
RISI e BISI
中環九如坊12號
簡約工業風Gastropub Assembly
諾士佛臺的Assembly,開在來年落成的精品酒店Mira Cube內,佔據兩層、名正言順走Gastropub路線。地下的酒吧裝修得像極英國的車站,頗為有趣。但走上樓上餐廳部份又有一派簡約的工業風,看似不同的風格,但復古花紋的地磚暗地裏將兩者連成一線。
其實Assembly是中環Common Room的姊妹店,所以餐牌上菜式相近,都是以小碟的多國菜為主,但大廚介紹時卻強調意念大多來自意大利的Cicchetti。只因大廚喜歡意大利菜較清新,不用複雜計算已能做出味道十分好的菜式。例如其中一道以四種不同菇菌再配芝士及黑松露的多士,菇香四溢之外,多士又十分香脆,配酒十分適合。
另外一道手撕豬肉濃汁芝士薯條,美國豬肉經一夜慢煮以後,軟軟如絲,且鹹香有致,之後呷一口啤酒就最無敵。還有用上本地雞肝及法國鵝肝慢煮而成的雞肝鵝肝醬亦不俗,完全沒羶味,美中不足是自製脆餅數目太少,唔夠分!
Assembly的雞尾酒款式以至其他酒類都是大路之選,感覺相對較平凡,不過份量則大大杯,當中Blue Hawaiian最為討好,用上冧酒、菠蘿汁、檸檬汁及椰子忌廉等,碧藍的色彩配上微酸的味道,跟初秋那湛藍的天空很相襯!
Assembly
尖沙嘴諾士佛臺6號Mira Cube地下及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