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民心 泛民倡重開金鐘道

爭取民心 泛民倡重開金鐘道

【雨傘革命 第15天】
【本報訊】佔領行動至今已15日,留守金鐘佔領人士及組織,雖同意可研究重開金鐘道,但具體做法未有共識,有消息稱各方正尋求解決方法。學聯及部份佔領人士堅持政府需重開公民廣場,才商議重開金鐘道路段,重申「話事權喺政府度」;泛民政黨則傾向盡快重開,認為長期抗爭、爭取民意的戰略是利多於弊。
記者:莫劍弦 陳雪玲 彭美芳 

多輛電車在金鐘道示威者帳篷旁駛過。周子惇攝

佔領金鐘行動轉向長期抗爭,學聯常委梁麗幗昨表示,前晚與在金鐘道留守的佔領人士討論,他們都明白佔領引起部份市民不滿,但覺得政府要有所表示,如果政府願意開放公民廣場,「(開放金鐘道)絕對可以考慮」,反之則沒甚麼好傾,重申現在話事權在政府。

抗爭策略要有進有退

學民思潮黃之鋒昨出席電台節目時,同意佔領行動封路導致交通不便,又向受影響市民致歉,強調學生不是與市民或公務員為敵,「關於民生問題,我哋會定期同不同佔領區嘅佔領者去做一啲聯絡,傾撤離嘅安排、會唔會釋出善意或讓番一啲交通工具能通過」,希望市民諒解他們,「如果今日貿貿然撤離,我相信市民或者我哋自己都下唔到啖氣」。
至於泛民政黨則傾向盡快重開金鐘道,爭取民眾支持。民主黨單仲偕直言:「民主黨支持重開金鐘道。」一來金鐘道留守者並不多,但長期佔領卻增加對市民的影響,加上政府、建制派利用佔領影響民生作抹黑,因此撤出金鐘道在戰略上利多於弊,希望盡快重開。工黨何秀蘭亦認為可與金鐘道佔領者商討重開的可行性。公民黨陳家洛稱明白市民的關注,故要討論在甚麼條件下重開金鐘道,他認為若政府不作任何回應,難以說服市民開路。
有留守金鐘市民,也對開路態度正面。留守夏慤道的阿冰認為,重開金鐘道是好事,相信可爭取民意:「可以平息少少民怨,畀人感覺我哋大方啲。」她說,抗爭策略要有進有退,一方面抗爭行動升級,但另一方面也要減少民怨,這才有效向政府施壓。
朱生亦認同重開金鐘道:「個人覺得應該開(金鐘道),可以釋出善意。」他說有關做法可避免分散群眾力量,互讓一步也有利為談判創造條件。不過楊小姐則不認同開金鐘道,指政府還未展現任何誠意,「點解咁快就話要開番?」

須百名義工開會決定

據了解,現時金鐘道三個由無政黨或團體背景市民自發「把關」的街站,日間大部份時間約有四至五人看守,晚上更不時少至一至兩人。街站由約十名「負責人」主理,並由約一百名自發市民出任義工。對於是否撤離,連「負責人」也沒有最終的話事權,要與近百名義工集體開會商討之後,才能作出最後決定,令即使學聯和泛民想撤離金鐘道,以集中力量留守夏慤道和公民廣場,要成事也並不容易。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對於學聯要求重開公民廣場作交換金鐘道的條件,未有作出承諾,只說公民廣場現有機制,可以讓和平合法的示威活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