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過份投資物業風險大 - 何熊輝

樓市風雲:
過份投資物業風險大 - 何熊輝

香港樓市數十年以來升多跌少,因此,死揸持有的物業,最終都有機賺取豐厚的回報,但過份看好,以高槓桿持有多項物業的後果,仍會相當嚴重,部份人士則因此由大富大貴最終變成一樓都沒有的無產階級。
筆者認識一位從事地產業的老漢,1997年前靠地產業為他帶來極豐厚的財富,就因這段時間賺錢太易的心態薰染下,他先後買入十多項投資物業,但他未有警覺1997年後資產價格大跌的風險,作出適度減持,以降低高槓桿投資的風險。結果於1999年間,他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被宣佈破產。
過份看好而進行高槓桿投資,會有沒頂風險,但過份憂慮過早止蝕,亦會帶來沉重的傷痛。1997年期間,有不少買樓自住的用家,淪為負資產一族,當時筆者聽聞一對夫婦用家,因物業賬面損失逾百萬元,最後選擇了結生命。最不幸的是,倘他們能捱過當時的壓力,今天其物業市值已較其購入價高出三百萬元以上。故筆者一再強調,自住物業止蝕風險較不止蝕為大。
今日樓價已達高位,自住物業以外的其他物業,可因應本身情況而作適當減持,而自住物業,仍可緊守盡量不賣原則至60歲以後。倘到該年紀又沒有太多入息可將物業做逆按揭,以確保自住環境不變下仍可有若干收入,以度晚年。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