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喜愛打籃球,因事要在西雅圖逗留個多月,這麼久不碰球當然不能忍受,加上一向仰慕美國街頭籃球文化,因此出發前就做資料蒐集,決走訪不同街場。
由於沒法駕車代步,只能靠單車往返,所以集中於搜尋居住地點附近。今日資訊科技發達又方便,靠一個能搜尋世界各地籃球場的網站Courts of the World(www.courtsoftheworld.com)再配合Google Map,很輕鬆就找到多個球場。到達西雅圖安頓了後,我就開始帶着籃球踏着單車,逐個球場展開訪尋。最接近的球場都要走半小時以上,而且有大量甚斜的坡道,就把這踩車部份當打球前的熱身吧,何況觀賞沿途風光也是探索旅程的一部份。
去過多個公園球場就發覺,普遍而言這裏的場地、籃板和籃框等設備都不及香港的公共室外球場。很多籃框使用雙層「Double Rim」,異常堅硬(大概因為這邊多人灌籃,只好以此減少損耗),投射稍偏都不用指望滾得進籃。這也好,就當強迫加強投射「穿針」的能耐好了。
後來找到一個設備最好的Powell Barnett Park球場,有極標準的籃板與籃框,場地風景非常漂亮,地上還漆有西雅圖超音速隊及女子暴風隊的徽號。可是奇怪得很,即使專誠在周日下午前往仍是碰不上鬥球,只得幾個小孩玩耍。後來知道這球場設備如此好,是由星巴克的籃球基金出錢整修的。我在想︰「難道本地籃球迷因為痛恨星巴克主席舒爾茨當年出售超音速隊,間接導致它搬去了奧克拉荷馬,故此連這球場也要杯葛?」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