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MIT(made in Taiwan)一詞盛行多年,台灣手藝班百花齊放,類型多水平高,其中的手製木匙班甚流行。一個原職室內設計師的男生對木工滿有興趣,在台灣進口木材,窩在葵涌工廈小天地開班做木匙。拜訪過後,才知原來匙羹也可這麼美。
撰文:手作男
攝影:楊錦文
有人說,「浪費幾個小時、花數百元雕木匙,不如買一隻!」很明顯,這類人和手作男沒話題。做手作,為的不是成品,而是過程中學到的技巧和得到的樂趣,這次到葵涌學做木匙也一樣。這間工作室"here",由原職室內設計師的李仁傑(Stanley)主理,喜歡DIY的他沒為此地定型,木工、塑膠再造、魚菜共生裝置都有,宗旨是recycle和環保。
做木匙可能與環保沒直接關係,不過木料予人簡約感覺,正是Stanley喜歡的東西。其實這類班,近年在台灣十分流行,其中全球首個獲得科學獎項巴仁獎的華人——李文雄老師主理的「無名樹」更是非常有名,「做木工我是自學的,看了很多台灣的DIY書,再自己慢慢研究。很喜歡李老師的書,覺得他的作品特別有味道。」Stanley說。
初次跟Stanley學做屬於自己的木匙,要花4個小時。工序不多,不過對於初學者如我,每個步驟都不其然變得小心翼翼,生怕會把木料弄壞。過程中慢慢雕、慢慢鋸,所需的專注力比想像中多,連話也不多說一句,令人感覺很寧靜及平和,從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有耐性。
耐性的磨練
較難的,是用線鋸切割出雛形,很容易用多發無謂的力,也要注意不能左右搖晃,否則切出來的會變得上闊下窄。幸好Stanley提供的都是質量較好的日本製工具,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工具幫了不少忙。另外,Stanley也提到,因為木匙始終是放入口的東西,所以他們堅持是用來自台灣的新木,絕不會重用舊木料,硬度和木色等亦由學生自行選擇,外形也完全沒有限制,鼓勵學生多花心思創作。難怪看到學生們所做的木匙,甚麼古怪形狀都有,很有趣。
Step
手作男簡介:
自認擁有一雙巧手,卻苦無用武之地,惟有終日流連坊間手作班,誓要練就各門技巧,朝職人目標進發。
手作男點評
“中學時沒有機會上木工堂,今次算是首次接觸這門手藝。起初覺得導師Stanley有點cool,但一上堂就發現原來很他對手工藝很熱心,也很會欣賞學生的作品。4小時的課有點長,地點在密密麻麻的工廈裏也不太好找,有可愛柴犬阿初(圖)伴着上課,份外寫意。”
here工作坊 http://www.facebook.com/hereeeeee
日期:10月19及26日
時間:1-5pm
收費:$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