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佔中風險管理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佔中風險管理 - 李兆波

自佔中事件發生後,香港多了政治風險。多了政治風險不代表我不贊成(或贊成)近日的示威,弄到如此的局面,肯定是政府的施政出了大問題。9月28日本欄已指出有樓少示威的道理,年輕人有瓦遮頭、有安靜而合理面積的居住環境,肯定不會出現以催淚彈鎮壓的場面。
這次佔中,令很多商業活動多了不少風險。如在金鐘一帶的酒店,會因為示威而令客人卻步。另一方面,一些業界的朋友告訴我,原本有的煙花匯演取消,令訂了的房間及晚餐要退訂,損失不少。
被「佔領」區域的商戶當然大受影響,但影響也不是一面倒的。一些賣小食、蒸餾水的便生意滔滔,賣珠寶手錶的便慘不忍睹。東九龍、荃灣等人頭湧湧,尖沙嘴、銅鑼灣等地較平日少了很多人。經此一役,以後若有一些重大的議題處理不當時,市民便走到街上,令正常的活動大受影響,最終結果是影響經濟及就業。至於大家願意付出此代價與否,可再討論。
在佔中事件中,我想起了計劃興建政府總部時,曾有人提出不要把行政長官辦公室、立法會及政府總部放在一起,以防發生如遇上火警或炸彈時政府的運作全面癱瘓,我想政府從來沒有想過會被數以萬計的人圍堵而令辦公室不能運作。政總的設計及興建是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進行的,當甚麼也放在一起時,風險不少。回歸不久後的金融風暴,特區政府尚可以化解。將來呢?大家還是自求多福,小事可以化大,配合了政總的一鑊熟設計,充份顯示了管理上的無能與低能。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