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社會運動,一定會成為香港社運歷史重要一章,要好好研究。一部手提電話是關鍵。
從沒有一場社會運動,如此依靠這部電話。人人都說參與這場運動的人是自發的,那些人是如何組織出來?
先決條件,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其次,一個流通的網絡。慣用的WhatsApp群組,因加不了很多人,所以佔中開始,大家紛紛轉用Telegram。我學生的Telegram群組有百多人,名副其實一呼百應。
以往的運動,群眾不需肩負很大的角色,乖乖聽命於大會便可以。今次運動幅員之大,人數之多,主辦單位鞭長莫及,也不能掌握各區即時的情況作決定。各區的群眾,唯有自己來。
因為群眾有各自的群組,群組內通訊無間,故能有效率地做出決定,調兵遣將,互相照應。像我學生的群組,哪區人不夠,哪區出事了,大家立刻知道。因為每區都有人,謠言可迅速由組內成員核實或粉碎。
他們身在現場掌握形勢,學聯代表卻在老遠,所以由他們自行臨場作決定。漸漸,一圈圈獨立的組織變成自治,未必聽命於「大會」。
這是嶄新的社運模式,大家沒試過。有人不相信運動如此進行,不相信打仗能沒有將軍指揮。但事情已發展至此,也只能順勢而去,摸着石頭過河。
又或者,在歷史的偶然下,梁特首的涉貪案有進一步發展,會為這場運動作個完美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