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接棒新時代(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學生接棒新時代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林鄭月娥昨晚雖突然叫停與學生的公開談判,但當初政府答應與學生領袖坐下談判的時候,其實已經正式宣佈了香港隔代接棒行動的開始,這是個令人期望的時代。
建制派曾經懷疑學生領袖的背景,認為他們及家人任由外國勢力操控,收受利益,然後煽動無知或不知情的同學上街;他們懷疑學生代表的能力,認為他們不諳歷史不知港英栽培反中力量的陰謀;他們懷疑學生團體的團結和決心,認為他們只是搞事的極端少數,缺乏持久力也沒有廣泛支持,所以現在不堪一提,最後也不堪一擊!
佔中運動自罷課開始,由學生主導一點又一點,一步又一步的證明了建制派以至特區政府如何「低估」「錯估」了香港學生和我們的下一代。9.28之前,我們還以為自己義不容辭,要支持學生罷課;9.28之後,我們告訴自己,必須挺身而出保護和拯救被捕的學生;想不到過不了幾天,學生已經成為我們的代表,與特區政府展開政改談判的漫長旅程,雖然對話暫時被擱置。
政治一天也嫌長,政府選擇談判對手也一定無寶不落,學聯學民諸位同學之能脫穎而出,足令每一個香港成年人都應反思:我們應該如何與未來的接班人有效溝通及保持良好關係,讓世代傳承能順利完成。
周融代表的政見團體曾多次打「家長牌」,提醒所有家長不要讓孩子走上歧路盡毀前途,因為佔中以身試法、罷課自己吃虧。這些片面恐嚇雖會擴大兩代的撕裂,但卻無助勸止明理家長對醒覺學生的支持,9.28前支持罷課的公眾其實不多,但9.28後參加金鐘、銅鑼灣以至旺角的學生和市民不斷飆升,其中一定不乏支持學生的家長,可見香港的家長絕非「唯利是圖」,對孩子有更高的理想和期望,而他們這次亦真的動怒了!
政府推出「袋住先」的宣傳,明顯不是以年輕人為對象,「袋住先」的呼籲,只對上了年紀的保守人士及既得利益者有說服力,對一無所有力爭上游的下一代根本毫無吸引力可言,況且人大落閘不單宣示了文化的父權和政治的極權,更彰彰明甚的引證了過去香港人共同找求出路的白費工夫,政改三人組甚麼諮詢結果根本早已內定,特首從開始即只是在執行中央的政策,年輕人把這一切看在眼裏,最後還加上對方「袋住先」「唔要你就笨」的不斷嘮叨,他們又怎能把怒氣按捺得住!
不少家長選擇支持學生上街罷課,因為他們不想下一代變得如此功利主義、務實權宜,他們希望下一代有正直的心、敢擁抱理想和能獨立思考,如果在這些大是大非的關頭還不向孩子表白自己對他們的期望,日後可能便再不會有機會了。
學生被指有幕後黑手操控,因為建制派不相信他們有這麼大的政治能量和動員能力。我們如今終於清楚看到,一眾學生才是運動發展的真正推手,他們在鏡頭前侃侃而談,還可以說成是個人表演,但得到全港眾多同學的「瞓身」支持,卻非有清晰理想理念和驚人的親和及組織能力不可,硬把這群學生領袖和數以十萬計的支持者說成只是一群盲目無知任人擺佈的大中學生,若不是別有用心,便一定是有眼無珠了。
事實上香港的學生絕非如李國章等人眼中的「不堪」,而是從小已有訓練開導,對社會既有一定認識,個人也有一定看法,以及絕對具備相當辦事能力,因為無論校內家中,他們都有不少擴大眼界接受培訓的機會;由外遊觀光到跨國交流,由公開演講到集體演戲,由擔任義工到組織服務,今天的學生在大中學的課程中體現生活和實踐行動的機會絕對不少,加上通識教育的推廣與考試,令學生不可能不對社會時事有相當的認識及個人立場,如今只不過是一次展示和認同的機會而已。
青年人不接受施捨式的賜予、不接受唯我獨尊的指導、不接受自甘墮落的妥協;他們不計較一時得失,不介意個人得失,因此才敢站得這麼前,說話才能如此理直氣壯,不斷挑戰官僚文化、父權主義和專權制度的底線。在建制派的眼中,這群桀驁不馴的孩子只懂自我膨脹、累人累己,不知道孩子早已「我自求我道」而且懂得不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及自我肯定,從而建立了一套新的價值觀及思維方式,把上一代的一套給徹底拋棄。
即使有日沒有黃之鋒,也必會有更多的新黃之鋒接棒;政改的爭拗過得了今天,日後矛盾和衝突也會以新的方式重現,我們若以為今天的學生只是受人擺佈無事生非,我們才是香港沒有前途的始作俑者,因為我們還不醒覺,香港的下一代已經變了和我們不一樣!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