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作曲記錄故事

藝術家作曲記錄故事

【本報訊】有人說佔領不是嘉年華,但我們依然可以唱歌。音樂是傳遞各種情感的媒介,有一群藝術工作者便發起「革命中的廿四小時」活動,佔領者講故事,藝術家就作曲譜詞,度身訂做一人一故事,在大時代大事件大敍述的縫隙間,為個人的失落、迷茫、憤怒,以原創音樂作記錄。

更立體記錄這次運動

在佔領區陣陣「提防左膠」的打更聲中,有一群藝術家在聽佔領者說故事。原本的計劃是,在10月2日起的24小時內,為24個佔領者寫下24首歌,1小時1首。他們當中有人吹長笛、彈結他或ukulele、拉手風琴,也有人錄音、畫畫。他們曾經兩次到旺角,昨夜凌晨,他們又到金鐘立法會停車場收集民意。
參與其中的社工藝術家Eric笑言,料不到佔領者的故事比想像還豐富,藝術家寧願花時間寫得更加精緻,至今只完成了10來首。「我唔想過幾年之後,大家以2014革命或928事件去談論今次運動,我哋可以有更立體嘅記錄」。
本身是劇場人也是作家的Kiki,是另一位革命唱作人。旺角的經歷尤其令她難忘,「好多基層人士平時未必有機會去討論民主,今次卻係一個機會,產生咗一個就算一人一票都未必有嘅場所,去思考自己嘅未來」。Kiki認為,為基層人士寫歌,其實是個充權的過程,讓社會上其他人知道基層人士的對民主、對社會也有想像。她又認為,這次運動重新提醒了許多人,「其實我哋有幾愛呢個地方。呢次之前好多朋友都話要移民、去台灣,但當你甘心晚晚出嚟,去爭取一啲嘢,你就知道其實冇咁易話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