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護聲術

抗命‧護聲術

高呼自由要用力、唱生日歌送走敵人時更要用力,和平示威也要護聲。踏入乾燥的抗命季節,從中西醫角度掌握護聲秘技,以靚湯、食物和穴位按壓多方面滋養聲音,才能走更長的路。
記者:王秋婷
攝影:林柏鈞、楊錦文

以為聲沙一定是傷風感冒引起?非也。原來氣管過窄、肺容量不足或說話方式不當,也會導致聲音沙啞。耳鼻喉專科醫生白威指出,城市人聲帶狀態易受生活習慣、飲食和說話方式影響,如長期錯誤用聲,休息不足和缺水,聲帶就容易發炎。聲帶靠一層幼嫩黏膜保護,若水份不足,黏膜乾涸,甚至起瘜肉或結節,便會聲沙難癒。情緒波動或突然大聲叫喊也會令聲帶勞損,嚴重更會短期失聲,所以高呼抗命時,也不要太激動。

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譚莉英

耳鼻喉專科醫生白威

挺胸吸氣 冷靜發聲

白醫生認為保持情緒冷靜,避免錯誤用聲是護聲要訣。說話時挺起胸膛,保持頸肌肉放鬆;語調盡量短促,不要拖長;調節呼吸,先吸氣才開始說話。除了多飲水,戒吃煎炒油膩食物也重要。西醫角度認為坊間喜用的蜜糖、喉糖未必能直接解決聲沙問題,但能舒緩喉嚨不適。有言打開聲針能快速開聲,白醫生:「不建議打針,任何類固醇打入身體也有副作用,而且效果非即時,可能要幾小時至半天才見效。」

食療按穴 養喉護聲

轉秋乾燥,聲帶不夠光滑,咽喉容易腫痛聲沙,起繭發炎;睡眠不足、用聲過度也會使聲帶發炎。秋天天氣乾燥,加上塵埃結集於喉嚨成痰,若身體水份不夠,痰就容易卡在喉嚨,引起炎症。預防勝於治療,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譚莉英建議在轉季時多以湯水、食材滋養喉嚨,亦用穴位按壓刺激脈絡,即時舒緩聲帶不適。

潤喉養腎:沙參麥冬玉竹湯

材料:沙參五錢、麥冬五錢、玉竹五錢、山地一両、瘦肉四両、海鹽適量

功效:潤喉潤肺、滋陰養腎、可收保護聲帶之效。

護咽止咳:花旗參川貝湯

材料:花旗參三錢、川貝三錢、杏仁三錢、無花果四枚、瘦肉四両、海鹽適量

功效:護喉利咽、化痰止咳。

清肺和胃:木蝴蝶桔梗湯

材料:木蝴蝶三錢、桔梗三錢、甘草二錢、瘦肉四両、海鹽適量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做法:
1.將材料洗淨,瘦肉汆水
2.把所有材料同放入煲,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慢火再煲2小時
3.最後下適量海鹽調味便可

註:湯水材料俱為一人份量

滋養小食

味甘,性平。除生食外,亦可加工成為果乾、蜜餞、罐頭等,可入藥。咽喉腫痛時吃幾顆,可減輕疼痛。肺熱、聲音嘶啞時服用,有去火消啞之用。

無花果:消啞

味甘微寒,性平,潤肺止咳、滋陰亮嗓、清心安神,對預防秋燥、呵護嗓子特別好。乾百合煮食需時,可用較易熟的新鮮百合,加水放微波爐加熱三分鐘便可。

百合:潤肺

穴位

每日三次,每次四十下,打圈按壓一秒為一下

血氣順 減沙啞
頸部喉結旁約兩隻手指的位置,摸着會感受到大動脈脈動的位置。

功效:利咽散結,理氣降逆,可舒緩咽喉痛、聲音啞等症狀。

人迎穴

行肺經 利咽喉
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手腕橫紋上1.5吋位置

功效:使頭頸部經氣舒暢、散寒止痛,主治咽喉腫痛。

列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