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生病理報告連環錯 聯合:警覺不足 醫委會指需評估專業能力

女醫生病理報告連環錯 聯合:警覺不足 
醫委會指需評估專業能力

【本報訊】聯合醫院成立的專家小組,完成調查一名病理科專科女醫生,七個月內發出118份出錯的病理報告事件。小組認為是她個人表現有問題,「持續警覺不足」導致出錯,但沒提及她的專業水平是否不足。有醫委會成員表示,醫生重複出現不小心行為,令人懷疑其專業水平,醫院需評估其專業能力是否適宜繼續相關工作。
記者:陳沛冰

聯合醫院今年5月於例行會議中,發現一名病理科專科女醫生有三份報告出錯,之後覆核她曾獨立簽發的2,153份報告,發現當中118份出錯,當中17名病人的診斷出錯。據悉,該女醫生姓吳,去年獲病理科專科資格。
聯合醫院成立的專家小組,昨公佈調查結果。小組認為病理診斷是一項需高度專注的工作,今次主要是該醫生個人表現問題,病理報告有誤差很大程度是因她持續警覺性不足,與病理部的工作量等無關。死亡的病人病因與報告出錯無關。
報告沒有提及該醫生警覺性不足的原因,也沒提及其專業水準,或聯合醫院監管水平是否有問題。據悉,小組調查期間,該女醫生曾提及受私人問題影響;小組不認為她專業水平不足,她在處理簡單病症時出錯較多,複雜病症出錯較少。該女醫生的專科試成績尚可。
報告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持續監察病理科受訓醫生的工作表現,針對性輔導表現不穩定等。聯合醫院表示,會繼續停止該女醫生獨立簽發病理報告,她須由資深病理科醫生督導,提供培訓。

放假後將面對紀律程序

該院會引入新措施,如資深醫生為受訓醫生提供一對一輔導。醫管局按人事程序跟進事件,據悉,該女醫生11月放假後上班,即時面對醫院紀律程序。
醫委會委員謝鴻興表示,若醫生重複出現「唔小心」、「大意」行為而影響臨床判斷,令人懷疑其專業水平,「唔能夠話考到專科試就無問題」。醫院需全面評估有關醫生的專業水平,是否能繼續工作。
香港大學病理科副教授馬宣立表示,任何醫生的專業要求包括要有高度警覺性,對調查指該醫生持續警覺性不足,「係唔係暗示個醫生自己健康、情緒或有其他問題?佢自己知唔知? 上司知唔知?」醫院應檢查系統上或部門運作是否有問題。
據悉,醫管局會研究是否將今次個案,主動轉交醫委會跟進。醫委會早前要求醫管局若發現有醫生專業失當,應主動將個案轉介醫委會,已獲醫管局原則上同意,但具體流程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