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旺角背靠背(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金鐘旺角背靠背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由學生罷課和佔中行動引發的全民佔領運動,遍地開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由本土派和城邦派號召佔領的尖沙嘴廣東道最先失陷,自動消失,主要原因是大陸遊客區缺乏本地民眾基礎,而兩派的骨幹人馬亦有限,頂多只有五百人左右,但金鐘主場和旺角佔領區都人氣鼎盛,戰意高昂,並且可以發揮互相呼應的效用。在兩大戰區保護下,銅鑼灣西線無戰事,卻有另一番景象,為以中產為主的廣大市民拓闊公共空間,名副其實成為公民廣場。
689政權以梁振英為首的「四人幫」(其餘三人為張志剛、邵善波和羅范椒芬)一直力主以強硬手段對付泛民和學生,先後以警方出動催淚彈鎮壓和縱容黑幫暴力清場。但越是打壓,越是激發民眾的支持,因為很多本來對佔中行動和政改沒有強烈意見的市民,眼見狼英政權以大陸手段對付民間自發的民主運動,不難得出一個最簡單的結論,就是一旦689得逞,所謂「一國兩制」政策確保香港原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便會灰飛煙滅,香港勢將淪落至連大陸城市亦有所不如的境地。不單港人最根本的自由權利不保,連生活條件也有所不及,因此任何熱愛香港和冀望維持原有生活不變的港人,哪怕是社團人物,都會挺身而出,守護佔領地區,捍衞香港。
這是今次全民運動最有韌力和生命力的地方,慣於以傳統從上而下鼓動和領導運動的社運分子固然不會明白,所以被人斥為「左膠」,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信徒的「右膠」雖然聰明地以「左膠」為假想敵成功鼓動激進青年,尤其是份屬流氓無產階級(Lumpen-politeriate)的雙失青年,激化運動,佔領街頭,企圖在意識形態上搶奪領導權,但勝利沖昏了頭腦,隨時會諷刺又弔詭地墮入左傾盲動主義的泥沼。
話怎麼說呢?以金鐘和旺角兩大佔領區為例,任何認識和尊重事實的人都會同意,兩地的主要參與民眾截然不同。
金鐘主場是佔中行動和學生組織的大本營,亦是今次運動的主體,以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為主,旺角則是催淚彈催生出來的產物,基本上由普羅民眾自發組成,草根味濃。不要說佔中行動和學生組織無法駕馭,就是最激進的政治黨派和組織如社民連、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和普羅政治學苑,亦不可能奪得實質的領導權,頂多只能加強政治宣傳,影響參與佔領行動的民眾意向。
金鐘和旺角的關係,頗有點類似當年八九民運人民紀念碑廣場和木樨地。金鐘相對十分安全,連十月三、四日黑幫有計劃、有預謀、有組織地襲擊佔領地區,金鐘亦倖免於難,但金鐘的安全是建基於旺角承擔了最大的風險。如果689政權要以武力鎮壓運動,必然由旺角開始,但警黑合作清場的禿鷹七十二小時行動失敗,而警方武力清場又受社會廣泛批評,現階段狼英已再不可能以暴力清場,惟有以談判拖延時間,企圖利用佔領對社會大眾造成生活上不便製造民怨,再利用民怨迫使運動搞手讓步。李偲嫣、高達斌一類「愛」字頭組織繼續擾攘,目的就是要維持支持佔中和反佔中市民對峙的假象,製造輿論,策動大反撲。
這是梁振英最後一條救命草,一定不能讓其奸計得逞。因此,不管「左膠」或「右膠」,倘若真的是以運動整體和公眾利益為重,一定要考慮如何減低民怨的策略問題。
個人認為,金鐘和旺角兩個戰區可以各自為政,但要有一定默契,互相呼應,相輔相成。金鐘一定不能退,否則旺角失去繼續存在的理據,警方可以奉旨清場,但金鐘可以考慮縮小或者改變佔領區,解封金鐘和夏慤道,讓港島東西交通恢復正常,同時解封演藝學院外面通往紅棉道的天橋,讓西行車輛經灣仔北前往半山區和山頂,甚至將天橋改為雙行線,恢復半山到灣仔北和東區的交通。現時金鐘佔領區有三大組織,分別為佔中行動、學聯和學民思潮,佔中三子大可領軍轉戰遮打道和皇后廣場,名副其實佔領中環,學生組織則基本上以添馬道、政總、立法會大樓和添馬公園為佔領基地,並可同時強烈要求政府重開公民廣場,作為交換條件。
只要佔領行動釋出善意,一定可以爭取更多市民的支持。這是一場持久戰,能否堅持到底,關鍵是民意,誰取得民心,誰就會取得最後勝利。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