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怎麼了結,如果學生與公眾堅不退場,黑社會入場之後,最後會不會導致解放軍入場,成為最大的懸念,許多人擔心六四悲劇重演。
沒有人能夠排除北京最後動武的可能,然而,恰當的歷史類比不是北京的六四,而是台灣的二二八。
25年前當東歐、蘇聯都岌岌可危時,中共或有放手一博以求自保的需要;25年後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世界第二超強,開槍的利害得失極大。
然而,六四之參照不當,真正關鍵在於北京是中國首都。自秦以降,哪一朝的中國首都不曾流血?而流再多的血,首都都不會有分離主義,不會有「京獨」。作為政治中心,首都不可能有獨立於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邊陲地區卻有條件催生分離主義,受過外國統治者尤然。治理不當,重返的母國就變成新的「去殖」對象。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聚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來只是為了抗議私煙查緝所引發的官民衝突,最後,卻因國民黨當局選擇鎮壓,而演變成全面的軍民衝突與省籍對抗。二二八事件原無台獨論述,後來卻成為台獨的重要歷史與情感依據,至今國民黨仍然背負原罪。
港台之間的共同點很多。第一,兩地都是在殖民地統治下現代化,比母國發達,人民因而對殖民地統治有一定正面評價。第二,接收兩地的中央政府,都從民族國家的中心觀點出發,想盡快把住民「國民化」。第三,中央政府所派駐官員因而多有民族主義的優越感,對原殖民地宗主國留下的政治與文化遺產反感或輕蔑。第四,中央政府對住民自組的政治力量充滿疑懼,選擇扶持較易控制的商紳階層。第五,中央官僚與內地人民相對落後的素質,催發住民的優越感與不滿。
然而,比起當年的國民黨,中共的條件卻遠為優越。第一,中共花了半個世紀準備接收香港,遠勝於抗戰末期才準備接收台灣的國民黨。第二,中共牢牢掌握大陸,只需要香港作為對外口岸,而今日經濟上香港依賴大陸更甚於大陸依賴香港。相對之下,49年後國民黨退無可退,失去台灣就失去政權。中共完全有條件懷柔,以避免重蹈國民黨在台灣「去殖」的覆轍。
動用黑道來對付學生民眾並讓警察坐視不管,不但毀掉香港警政的公信力,更讓港人懷念英治時期的法治。這與1947年時,台灣人懷念日治時期公職人員的紀律與素質別無二致。
中共鷹派以為,對香港公眾讓步就是縱容港獨,其實是以假議題自欺,因為香港完全沒有經濟條件獨立。然而,只要解放軍或港警在中環開槍殺人,習近平就會不由自主變成港獨之父。到時,香港不但不能在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下成為台灣的模範,反而,台灣會成為香港的模範。
黃進發
馬來西亞政治學者、英國Essex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