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街頭與議會聯手令689無處可躲 - 盧峯

蘋論:街頭與議會聯手令689無處可躲 - 盧峯

這個689跟他的政府和支持他的建制派怕市民真的怕得要命。自從佔中運動在三個據點鞏固以後,689就躲在禮賓府或其他地方,既不肯面對抗爭的學生、市民,也沒有面向公眾,更沒有向議會及民意代表作解釋。每一回都只是發表錄影電視講話要求抗爭的學生、市民撤走。這樣的龜縮態度不但對解決當前的爭議沒有幫助,反而加深了市民、議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及不滿。
特區政府同樣好不了多少。佔中運動超過十天,政府司局級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同樣像失蹤了一樣,除了上星期在某公眾場合露露臉表示擔心,又呼籲市民、學生撤離外,他們對抗爭運動不發一言,對由政府造成的社會對立與撕裂沒有任何道歉與解釋,對被暴力襲擊的市民沒有半句慰問,對如何解決問題沒有提出甚麼想法。整個政府在政治危機中就像無人駕駛一般,只懂拖得就拖。這樣的失職失責實在教人火冒三丈。
最令人遺憾及憤怒的是,689政府和建制派聯手阻止立法會及議員正常運作,阻止議會及議員發揮調停及監察政府的功能,變相令今次政治危機不斷拖延,無法透過現行的政治過程及確當程序(due process)處理,無法透過議會程序處理社會爭議。我們強烈譴責政府及建制派的迴避策略,要求政府及建制派包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要再阻撓、妨礙議會及議員履行本身職務。
波瀾壯闊的和平佔中及全民抗爭運動的確已喚醒了市民的民主覺醒,的確已對北京及689政府產生巨大的政治、道德壓力,令他們不能不正視市民的民主訴求,令他們不得不同意跟學生代表就政改進行直接對話。可以說,今次體制外的抗爭已取得重大的成果。但是,要爭取最大效果,要發揮最大的政治能量及壓力,體制內的抗爭及行動同樣不可或缺。事實上在香港的政治體制中,立法會是最有民意代表性的機構,直選產生的議員,力爭民主的泛民主派議員是得到市民授權的代表,他們有理由、有必要把市民、學生的民主呼聲從街頭帶入議會,令689政府不能再迴避。
此外,今次抗爭運動中689政府及警隊的應對出現極為嚴重的缺失,除了不肯盡快回應學生、市民的民主訴求外,還對抗爭市民採取暴力鎮壓如使用大量胡椒噴霧、催淚彈,還出現縱容可能有黑社會背景暴徒襲擊抗爭市民的情況。這種破壞法治,損害市民基本權利自由的暴行我們當然要公開聲討及譴責,但更有效、更徹底的方法是在議會正式追究,是由議員透過確當程序要政府官員及警隊高層問責。只要立法會復會,議員就可以提出議案、辯論要求官員就鎮壓行動及各種失誤作交代及解釋。議員並可以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成立委員會作正式調查,強制政府提交文件,強制官員出席解釋。這樣做不但可以令鎮壓真相呈現,也可以令要對鎮壓事件負責的官員、警隊高層無所遁形。要追究責任,要還市民、學生一個公道,立法會盡快恢復運作是必須力爭的目標。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及建制派不住的說,立法會大樓外聚集了大量市民、學生,擔心開會引發秩序及安全問題。這樣的解釋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佔中運動、全民抗爭運動開展十天以來,學生、市民一直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沒有損害任何政府或私人財產,沒有襲擊任何人,倒是一再成為「反佔中」人士的襲擊對象。即使立法會復會,學生、市民肯定仍會堅守原則,不會以暴力衝擊官員、議員,不會擾亂議會秩序,拿安全問題當藉口實在是對市民的侮辱。
拒絕讓立法會復會的真正原因顯然是689政府及建制派想繼續以拖字訣削弱抗爭運動,減輕政府壓力。不過、這樣的伎倆是行不通的。學生、市民對抗爭的堅持是有目共睹的,泛民議員及政團更不會任由政府及建制派癱瘓議會。往下來,街頭的抗爭運動跟議會的抗爭運動應該進一步結合,從而向政府施以最大壓力,令689無處可躲。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