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滬港通成功待爆發

基金觀點:滬港通成功待爆發

踏入10月,籌備逾6個月的滬港通計劃,終於進入衝刺階段。計劃一旦落實,中港兩地的投資者便可直接涉足對方的股市。雖然開通初期,投資者只可以買入部份指定的股票,主要為大型指數成份股或在兩地均上市的公司,但這一步對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來說,極之重要。
目前機構投資者必須透過中國證監會及國家外滙管理局,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才可直接涉足內地股市。受此規限,不少國際投資者只能望門興嘆。不過,隨着滬港通這個兩地股票互聯互通的機制實施後,境外投資者在毋須獲批QFII或RQFII額度的情況下,亦可直接進入內地股市,促進資金流出及流入中國。

A股進軍國際鋪路

唯一不足的是,在計劃推行之初,每日設有投資限額,以先到先得的方式供投資者進行交易。但我們相信,由於此計劃作為協調及擴大投資範圍的平台,視乎市場的反應,有可能在未來數年獲得進一步放寬投資限額及股票數目。即使滬港通初期的影響力有限,但投資者不應小覷其重要性,這是中國邁向自由市場的歷史性一步,亦為A股被納入國際指數鋪路。
從宏觀層面來看,國際投資者自此可以投資這個向來與環球股市相關性偏低的A股市場。雖然現時A股市場由散戶主導,佔每日成交量的七成以上,但隨着國際投資者的參與率提升,我們預期A股在市場流動性、企業管治及投資者的多元化等各方面,從而逐步得到改善。
而在個股層面上,由於A股仍屬封閉市場,其目前估值相對環球市及海外上市的股份存在頗大的折讓,所以滬港通的開通及A股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令相關概念股受捧,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中港股市,普通投資者亦會受惠其中。

德盛安聯